《史记》上一句话很好,大意是可以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元朝因为保留着原始的民族传统,不能与汉族很好的融合到一起,这是其一.清末的那段历史不能作为例证,因为当时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清并不仅仅代表反对满族统治,而是反对封建制度.所以末年土崩瓦解.
无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都生活在东亚这片土地上,都属于中华民族.这样,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明显失误,造成了汉族的极大反感,这是第二点,我赞同你.抗元的文天祥被广为流传,而抗清的袁崇焕却默默无闻,和这点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元朝没有处理好继承制度.清朝中前期虽然没有明确的继承制度,但皇位过渡很平稳,并且后来有了秘密立储制.而元朝至始至终都被皇位问题所困扰,好不容易出现的明君明英宗还被“南坡之变”赶下来,所以……
第四,元朝没有合理的选拔人才制度,色目人、汉人、蒙古人轮流做官,好似走马灯,盛行.而人才无法尽其所长,以至于元朝的人才没有清朝那么多,而且像耶律楚材之类的人才也得不到重用.所以……
第五,元朝实行封建制度时期必然灭亡,无法逃脱封建王朝兴衰律的支配,百姓被压得太苦,更不要说什么民主了.
第六,元朝缺乏明君,除了成吉思汗、忽必烈、元英宗、元仁宗之外,明君少之又少.
综上,元朝衰落了.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有什么问题欢迎和我探讨.
再问: 从优点来说,元比清更富有开拓,开放的精神。比如蒙古帝国版图的辽阔远比清帝国,对于科技,对外交流也很重视,相比之下清就显得固步自封和相对守城了。清的优点在于对于汉文化很注意吸取,因此融入中原很快。在疆域的经营方面的确相对守成,但稳扎稳打,基本上奠定了今中国版图。最该批评的就是康熙晚年以后的闭关自守,妄自尊大。把英法俄这样的先进列强当做如同过去满蒙一样的游牧民族,北方-蛮夷。
再答: “北方蛮夷”有点不妥,这和我国几千年儒家传统有关,因为明朝也有过“海禁” 不过一个国家若想强大,就必须开放自己,吸收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国内外一切腐朽的东西。 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影响很大,尤其是思想文化…… “元比清更富有开拓,开放的精神。”这点我赞同。
再问: 我这里是引用他人说法,我自己也是蒙古族怎么会愿意有人用这种词形容我们,我认为看待事物绝对经验化,而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很错误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民族关系和,就是发生在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之间。在明朝90%的时间,我们也还威胁着明。清朝时候,清帝自然也就认为民族关系,英法俄等先进列强和过去中原与北方民族的性质差不多,大错特错了。
再答: 所以我们不能继续历史的错误,而应该和平相处,毕竟都是中华民族,不是英美民族。历史告诉我们,南北朝时期因为民族不团结,中华(不是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唐太宗时期因为民族团结,中华盛世。印度在18世纪不就是因为民族不团结才被英国征服的吗?英法的性质与蒙古朝鲜和满族的性质不同,我们这些民族时代交往,都生活在东亚的土地上,就像邻居一样,有的(例如东胡,也就是女真的祖先)也是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我们探讨元朝的兴衰应该从中华的角度,而不是狭隘的民族见解来看待问题,毕竟我们的目标是繁荣和幸福。对不? 呵呵,扯远了,个人的见解,仅供参考
再问: 当年蒙古和南宋其实完全是国与国的关系是我们征服了南宋,当时还没有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概念。可是很多人都说是国内统一战争?还有今天蒙古人也不只是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也有很多蒙古人,还有中亚的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以及哈扎拉人都还是蒙古黄金家族后裔,虽然他们已经教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