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一道物理计算题
1.一辆汽车的前方有一峭壁,车向峭壁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对着峭壁鸣笛经过3秒听到回声,求:汽车鸣笛时离峭壁的距离
(请写出解题思路)
2.火车以54km/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它在某路标A处鸣笛,过10s被迎着的火车跑来的人在B处听到,人跑的速度是5m/s,问再经过多长时间火车和人相遇.
(请写出解题思路)
急用,谢谢各位
应该是不可以列方程的
还有,解题步骤也要写清楚
谢谢
人气:392 ℃ 时间:2019-12-01 13:49:23
解答
首先你这两题都要用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1)、因为汽车始终在走,即3s汽车行驶了10*3=30m,而声音传播了340*3=1020m,接下来的会有点难理解,声音传到峭壁的路程=声音传回到3s后的汽车位置的路程+3s汽车行驶的路程(画一张草图你就会发现这个关系)而去程和回程的总和就是声音的传播路程加上汽车行驶路程=1020+30=1050m,总路程的一半就是汽车鸣笛时离峭壁的距离s=1050/2=525m
(2)声音10s传播的路程=10*340=3400m,火车的速度v=54/3.6=15m/s所以火车行驶了15*10=150m,也就是说此时火车距离人3400-150=3250m,之后因为火车和人做相对运动,所以火车的相对运动速度=15+5=20m/s,因此再经过3250/20=162.5s火车和人相遇.
其实这类的题目只要画一个草图就一目了然了
推荐
- 一根绳子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N,那么用此绳子拉动水下石头,最多可拉质量为多大的石头?(密度为2.5*1000kg/m³.g取10N/kg)
- 一道物理计算题[初二]
- 小王同学在一列长200米正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使的列车车厢内,当他听到车轮与铁轨接头处的撞击声时开始记时,数到第21次撞击声时停止计时,共用去25s.
- 求一道初二下学期物理的计算题.
- 某人身高1.5m,站立在离河岸3m处,往水中看去恰好看到对岸河边一根电线杆在水中的“倒影”;已知水面低于河岸0.5m,河宽15m,则电线杆的高为_ m.
- 我想问of同for在什么时候用在句子里面?
-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主要区别
- 小丽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当把玻璃板抽掉时,观察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跑进上方空气瓶中,空气也跑到下方二氧化氮瓶中,由此得出分子运动的结论(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小兰在实验时将二氧化氮换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