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叫做“理念”;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一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烹(1130年一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叫做 “理”.
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做世界的本原,当做第一性的、决定一切的东西.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中国宋代的陆九渊认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明代的王守仁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西方,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认为,“对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举例说,苹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看到一定的形状和颜色,闻到某种香气,尝到某种滋味,把这些感觉组合在一起,而后给这感觉的组合起个名字,叫苹果.奥地利的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主观唯心主义因为夸大了个人意识的作用,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必然走上唯心主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