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题真多!
1、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的物理现象.它可以是由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也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
在金属导体中,带正电荷的金属原子核(正电荷)是构成金属构架的部件,无法移动,只能保持原位.可以移动的是金属原子最外层或者靠外层的电子,我们称之为自由电子(负电荷).
溶液中,正电荷是正离子,负电荷是负离子,二者均可自由移动.
在电池溶液中,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子流(我们称之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正极是还原剂极,甩出大量电子,因此在电池正极有大量负电荷被消耗,对外表现为正电荷聚集;电池负极是氧化剂极,需要得到大量电子,因此在这一极负电荷大量聚集.在电池中,不同的电池类型离子的移动情况不同.
电子经过电阻时,就跟水流进过一个瓶颈一样,经过电阻后,电势差将减小,电子的电势能也就随之减少.二减少的热能转化成了电阻的内能.具体的转化过程涉及微观的电阻材料分子结构.电阻之所以会阻碍电子的移动,是因为电阻材料分子中的电子要自由移动必须首先摆脱其原有的束缚,这个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吸收能量后电子轨道出现能及跃迁,彻底变成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电势差的驱动下继续定向移动,从而完成整个回路.若是原来电阻材料分子的电子束缚很强大,一般的电势差无法让提供足够的能量让其完全摆脱束缚,那电流将无法完成回路,电阻就变成了绝缘体.
在电子的轨道能级跃迁过程中,微观上根据动量守恒,总会产生无序的各个方向的反冲,推动电阻材料分子的热运动,从而使其内能增加.同时内能的变化还涉及更加复杂的辐射问题,这里暂不讨论.
电池是一套装置,不能单纯的说导体还是绝缘体(电池的外皮也是电池装置的一部分).只能说电池内部的电池溶液是导体(电解液)、电池的正负极也是导体.电池的内阻与电池的电解质(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电池装置材质等有关.
2、你的分析有误.应该如下:
直流电路中,电池、导线、电容接通电路给电容充电------充电的细节分析:负极电势低,电容连接负极线路的那个板子电势高,所以负极的负电荷向电容的一面移动(负电荷的移动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直到两边电势相同.电容的一个板子负电荷多,则排斥开另一个板子上的负电荷(电容器中,只有自由电子即负电荷可以移动),使这块板子对外带正电荷,导致电容一边是负,一边是正.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电容器的正负极通过电源连接在一起,电容器正极被排斥走的负电荷用以中和电源正极上的正电荷.
再次重申,在高中物理阶段,除了溶液之外,其他一切导体都只能有负电荷(电子)移动,正电荷(原子核)是构成导体物理构架的,是不会移动的,当然也不会产生电流.如果正电荷(原子核)也移动,那就意味着一通电这个导体就将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