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在欧阳修四岁那年就守寡了,家里非常贫苦,她自己辛辛苦苦地工作,才能敷衍衣食等各种费用.她亲自教儿子读书,家里没有纸笔,平时在地上炉灰里划字,在下大雪的夜里就用荻草的梗教儿子写字.郑氏常常对儿子说:“你的父亲做官时很廉洁,又喜欢救济人家的贫苦,得到的俸禄虽然不少,可是从不让家里有剩下的钱财.你父亲说:不要因这个钱财累了我啊.因此你父亲死了以后,没有积下一个钱、没有置下一亩地给你过生活.我之所以心里觉得还有点希望的,就是坚信你父亲这样仁孝的行为,将来一定有很好的子孙啊!”欧阳修听了母亲这一番话,感动得哭了,于是更用心读书.当欧阳修还在贫贱的时候,他的母亲料理家务很俭朴,等到欧阳修已经中了进士,渐渐发达起来,郑氏仍旧俭朴,不准超过从前的老样子.
因为从小生活贫困所以俭素,后来欧阳修因直谏被贬,其母淡然的说自己从来都生活贫困这样反而觉得更加的习惯,最后欧阳修成为了宰相,欧阳修的母亲子自始至通过终教育孩俭朴从而帮助他廉洁,这种行为足矣成为后世抚养失去父亲孩子成才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