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或者说是一个人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人的主观形象.
理想是一个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如当你问一名中学生的理想时,他的回答可能是,将来要成为一各科学家、或工程师、或作家等.科学家、工程师、作家就是中学生们积极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和对象,这些目标和对象体现着中学生们的个人愿望,并且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和未来.在这里,理想是与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它住往和目前的行动不直接联系.但理想与现实生活又是相联系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对象和现象如果符合个人的需要,与个人的世界观相一致,这些现实的因素就会以个人的理想和形式表现出来,理想总是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加工,舍弃其中某些成分,又对某些因素给予强调的过程,但它必须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符合客观规律.例如,电影编导在塑造一个理想人物时,这个人物既是编导对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再加工、再取舍,使这个人物符合编导的愿望;但这个人物又必须符合客观规律性,与现实的生活环境相融合,否则这个人物就会成为表面上的“高大全”,实质上的“假大空”,不可能真正成为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典型人物.
从一个人理想的内容来看,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希望,它包括职业理想、道理理想、生活和家庭的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美好的社会制度的追求和向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社会理想,而仅追求自己脱离社会实际的个人理想,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理想;反之,如果仅有社会理想而没有个人理想,也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
一个人的理想往往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一般来说,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依次减弱,社会的影响逐步增大,而且理想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水平.我国的一些心理工作者把中学生的理想形式从认识角度分为三种发展水平:一是初级水平,即具体形象理想,这主要表现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一种是中级水平,即综合形象理想,这主要表现在中学中年级学生;一种是较高级水平,即概括性理想,这主要表现在中学高年级学生身上.也就是说中学生的年龄越大,年级越高,他们的理想层次越高.
而对于中学生理想倾向性发展水平,我国的心理工作者通过问卷、直接对话、分析研究,把中学生的理想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理想肤浅、模糊,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例如,“我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我以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太清楚”等.这种心态的出现与这一阶段青少年年龄、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有关,由于思想还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第二类:向往和憧憬未来,但自觉性不够,有时动摇不定.例如:“家庭、老师总是鼓励我奋发图强,看到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也受启发和鼓励,可是一遇到困难又退缩.”这一类同学思想主流是向上的,但还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
第三类:认为理想就是将来找个好职业.例如,“我将来就想上大学,找个理想的工作.”这一类同学把理想和职业联系起来,但往往又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离,这就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四类:具有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例如,在很多即将毕业的高中同学中,能树立接受祖国挑选,服从祖国安排的思想.这类同学认识水平比较高,理想比较符合时代精神.
事实表明,目前在中学生中具有远大理想的同学占绝大多数,这反映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加点点分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