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如此有才能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编辑本段]三、重点句词
一、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于是)就向邻居借来交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在诗后署上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内容.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别人指向任何东西,仲永就能写出诗来,而且是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地有礼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了.
特殊句式一、省略句:(括号内粗体字为句子省略的部分)
①不使(之)学 ②令(之)作诗 ③受之(于)天也 ④(余)还自扬州
7.泯然众人矣!
译:和普通人一样了或者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的样子.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然:……的样子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通达聪慧)是天赋予的,(所以)胜过许多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啊.
二、倒装句:
还自扬州 现代语序:自扬州还(状语后置)
二、词解
1.伤:哀伤,叹惜.
2.民:老百姓(平民).
3.世:世世代代.
4.隶:属于.
5.世隶耕:世代以耕田为业.
6.未尝:不曾;尝,曾经.
7.求:索要.
8.异:(意动用词)对……感到奇怪.
9.借旁近:借附近的.这里指邻居.
10.与:给.
11.书:写.
12.为:题写.
13.以……为意:把……作为诗内容.
14.观:欣赏.
15.自是:从此.
16.是:这.
17.立就:立刻完成.
18.者:.的人.
19.稍稍:渐渐(地).
20.或:有的人.
21.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22.邑人:同县的人,乡里人.
23.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题诗.
24.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
25.扳:通“攀”,牵,引.
26.环谒:四处拜访.
27.使:让,此解允许.
28.从:跟随.
29.称:相称;相当.
30.闻:传闻.
31.泯然:消失的样子.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32.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33.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34.通悟:通达聪慧.
35.夫:那些,句首发语词,
36.固:本来.
37.文理:文采和道理.
38.利:认为.有利可图.
39.可:值得.
40.秀才:这里指读书的人.
41.谒:拜访.
42.书具:书写工具,这里指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43.异焉:对此感到惊异.异,感到惊异.
44.彼其:他.
45.贤:胜过、超过.
46.材人:有才能的人.
47.自:从.
48.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49.尝:曾经.
50.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自,自己,为,题上.其,自己的
51.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52.受之天:指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53.异:感到诧异.
54.于:比(出自“贤于材人远矣”).
55.于:被(出自“受于人者不至也”).
56.前时之闻:以前的传闻.
57.养父母:赡养父母.
58.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59.父利其然也:利-以为……是有利的.
其-与“然”连用,无其他意思
然-这样 .
60.(复到舅家问)焉:指代仲永的情况.
61.(父异)焉:代词,之(与之)兼词.
62.年:岁.
63.利:(意动用词)对以...为有利.
64.奇:(意动用词) ...感到惊奇.
通假字.
65.得:能够.
66 以 用.
67指 指.
【扳】: 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有用的.
【视】:通“是”,确定,肯定.
四、朗读停顿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编辑本段]五、文章理解
题目理解
“伤”,是“为.感到哀伤”的意思[意动用法].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的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文章的道理
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