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设喻,想说明什么道理,起了怎样的效果?
人气:189 ℃ 时间:2020-05-08 13:15:18
解答
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推荐
-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说明什么问题?
- 五十步笑百步中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
-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说明什么道理拜托各位大神
- 孟子梁惠王上用五十步笑百步说明了什么道理
-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 如何用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一把刻度尺,一只铅笔和一些细绳来测量一根长1米左右粗细均匀的细木棒的质量
- 257,198,259,173,261,168,263,()
- 如图所示,一物块在恒定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10s内匀速前进了5m,拉力做了50J的功.求: (1)物块的速度;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