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
I |
3.6V |
0.24A |
当滑片接A时,圆形电阻被短路,则电路中只有R1接入;则由欧姆定律可得:
电路中电流I′=
U |
R1 |
6V |
15Ω |
此时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故V1的示数为6V;电压表V2并联在导线两端,故电压表V2的示数为0;
当滑片接E点时,电路中圆形电阻被分为相同的两部分,每部分的电阻为
R |
2 |
R |
4 |
由甲图数据可知,此时V2示数为3.45V,I′=0.17A;则由欧姆定律可求得R并=
U2 |
I′ |
3.45V |
0.17A |
则总电阻R=4×R并=4×20Ω=80Ω;
因触片将圆形导线分成两部分,则由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及圆的对称性可知,滑片接G时的电流、电压情况应和接C点时的情况相同,即电流值为0.2A;且由E转到A时电流逐渐减小的;因X点的电流介于0.18A~0.20A之间,故可知,X点应在F、G之间;故答案如图所示:

(2)比较两表可知,乙表中的电流值总要比甲表中的电流值稍小一些,则说明同样接入时,乙同学实验中的电阻要大于甲同学实验中的电阻;
因电阻并联后总电阻要减小;故说明乙同学做实验时,只能是接入一段导线,故说明乙同学做实验时应该是导线的一部分发生了断路;
因从A到G一直有示数,故说明只能是G到A之间的部分的某点发生了断路故障;两同学做的实验电路等效如下:

(3)由2的分析可知,在G、A之间断路存在,则应考虑X点在断点之前或断点之后两种情况;若X在断点之前,则电流应小于G点时的电流0.08A;但最小不会小于全部接入时的电流,即I最小=
U |
R+R1 |
6V |
80Ω+15Ω |
当电流等于0.07A时,此时电压表V1示数U1′=0.07A×15Ω=1.05V;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1.05V=4.95V;故B正确;
若触点在断点之后,则接入电路的为触点与A之间的部分,则此时电流应介于0.17A~0.4A之间;故C不可能;
若电流为0.25A,则电压U1=0.25A×15Ω=3.75V;U2=U-U1=1.25V;故D正确;
若电流为0.30A,同理可得电压分别为4.5V和1.5V,故E正确;
若电流为0.35A,同理可得电压分别为5.25V和0.75V,故F正确;
答:(1)位置 A下的数值分别为:0.40A;6V;0;X点如图所示;(2)G和A之间的电路出现了断路,形成的电路图如图(b)所示;(3)B、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