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锌就是ZnCl2,如果把它溶解在水溶液中,它就变成了Zn2+和Cl-离子,可以看到,一种是正离子,一种是负离子,这些带电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移动,我们知道,正离子会向负极移动,而负离子会向正极移动,带电离子的移动就产生了电流,也就是所谓的 导电了.
同样的,熔融状态的ZnCl2中也含有大量的Zn2+和Cl-离子,它们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也就是能导电了.
固体的ZnCl2具有一特定的结构,也就是说Zn2+和Cl-离子的位置是固定的,它们不能随电场的作用而移动,故而不能导电.为什么 氯化锌(ZnCl2) 熔化了以后 会变成Zn2+和Cl-离子?Cl-离子往正极走, 那是不是说明, 电流要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导电呢?固体的话,因为它有固定的晶形,所以锌和氯分子都是不能动的,熔融以后,破坏了这种固定的结构,所以形成了两种离子,可以导电。 只要氯离子能动,在动,就是有电流,也就是导电了,至于电流有多大,要看加在它两侧的电压以及导体即氯化锌本身的电阻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