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课堂教学目标来评价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完整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新课标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目标达成是否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达到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目标应由学生在主动探究、亲自体验中实现.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不能全程代办、操办.有些课堂尽管老师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观看媒体演示、组织讨论等,竭尽全力想要把课上得活跃一点,但课堂上的气氛仍然沉闷.反之也有一些课堂,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乱哄哄,该讲的没讲清楚,该听的没听明白,课堂秩序失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两种课堂都没有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前者是强制,后者是放任.前者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后者将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成了自由学习,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应在激发上作为,而不是强制式作为,也不是放羊式的不作为.教师应发挥引导、组织、促进学生学习的“领头羊”作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己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实现教学目标. 二、从教学过程来评价 1、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如何发挥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性质的首要因素,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结合,倡导合理灵活利用各种课堂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在新课堂中教师教学思想应定位为“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倡导,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能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设?”学生可从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法制建设,兴建生态农业、加强管理和开发,发展旅游业,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多方面来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少教师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在理论上都明白,但实际操作却与初衷相去甚远,在我平常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师仍然不知不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要突出什么重点,要解决什么难点,怎样达成目标,都是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课堂上学生怎么学、怎样读、怎样理解都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走.有些课堂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一堂课老师的提问多达二三十个其中有些问题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如此多的提问学生怎么有足够的时间去研读课文,去独立思考和探索,最终教师所提问题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这样的课不论教师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教学工具(图片、录相、多媒体),也不管教师采用了怎样新奇的教学手段(听录音、看录相、做表演),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新课堂.因为表面上是学生为中心,实际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其核心是“传递”和“灌输”.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仅要在教学思想上“放得开”,而且要在教学行为上“放得下”. 再次,师生互动有效.“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包括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答问、讨论、填图、
作业练习训练等.有些课看上去学生思维很活跃,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问齐答,事实上学生像一架预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缺乏学生活动的课决非一堂好课.有的课学生的肢体虽然动的多,但学生不是主动的动,而是被动的动,或者是没有思维的乱动,这样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但要看学生表面的“动”,更要看学生内在的“动”.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动”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使他们的情感、思想一直处于一种跃跃欲试之中,这种“动”才有实效.例如:讲授“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时,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究竟哪个作用更大?”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法律的作用更大,有的同学认为道德的作用更大,同学们争执不休、各抒已见,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自己的观点,可让他们各自回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安排他们进行辩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又张扬了学生鲜明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三、从教学效果来评价 1、看知识掌握情况 一课一得这是我们对一堂课的起码要求,好课要使学生有感悟,要使学生受感动,一桶水和一杯水,不仅体现在学生和教师的知识储备上,更要看学生对这一杯水真正接收程度,还要看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完整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2、看学生反思的空间 新课堂教学对教学环节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整合,即给学生反思的空间,应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对一堂课的小结.是教师自己滔滔不绝、完完整整的总结?还是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归纳.这是新旧课堂又一评判标准.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归纳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做法.虽然学生总结的不是那么完整,不是那么规范,也许有不少的缺陷,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体验,自己进步的趋势. 四、从教师情感投入来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资”直接“控制”学生学《思想品德》的情感. 爱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爱学生.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每课伊始教师的情感流露也是“感染”学生的又一捷径:笑容可掬地迈上讲台,把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并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让汩汩清泉般的师爱流彻学生心田,唤起了学生心底的“爱”,师与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的潜能、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认知效益更大. 2、教师对《思想品德》的情感投入潜在“感染”着学生对学《思想品德》的情感. 《思想品德》教师的金科玉律是对《思想品德》的浓郁的兴趣,如果连教师都讨厌自己所教的学科,那么学生便勿庸置疑地讨厌这学科了,戏剧里有一句话:“自己不感动的戏,千万别去演.”教师对《思想品德》的情感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因此我要大声说老师喜欢我们的《思想品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