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
写老舍的作文(500字以上)
人气:411 ℃ 时间:2020-03-26 16:05:31
解答
一晃儿老舍先生已离开人间整整40年了.为了寄托哀思并表达缅怀之情,我写了这篇小文,权当在老舍先生墓前献上的一束小花.
老舍先生一向恪守时间.他做起事情来,无论像写作、工作这些大事,还是寝食、理发之类的日常小事,他总是力求准时准点毫不马虎.下面所述均是老舍先生50岁以后发生的真事.
老舍先生在吃饭时间上刻板得一塌糊涂,自1950年入住东城区丰富胡同的小宅院起,我家的开饭时间就被固定下来,一年四季,无冬历夏,一概在早6点、午12点、晚6点准时开饭,过时不候!回顾往事,我记忆犹新:冬季天亮得晚,早上6点钟时天还没亮,哪儿哪儿都黑咕隆咚,吃饭时必须点电灯.吃完早饭我无事可干,那时的家庭作业本来就不多,早在头一天就已完活,我就只好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沿着昏黄街灯下的马路向学校走去,路上几乎没什么人,太早了,真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来到教室也只有值日生先到了.儿时的我真的很愿意上学,除了可以学到知识外,最吸引我的是能尽情地跟小伙伴们玩耍,由性的淘气.我那帮小友属猴的居多,一群“小猴”聚在一起不猴儿啦吧唧地捅出娄子来才怪呢!回首往事,在反省自己的同时,我觉得老舍先生也应承担部分责任,谁让他那么早开饭呢!
吃过早饭后老舍先生必喝不多不少正好一茶杯的咖啡,他边喝咖啡边看当天的报纸,几十年如一日见天如此.上午8点,老舍先生准时端坐在书桌前,摊开稿纸开始写作.古今中外知名作家不下成百上千,他们的写作模式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其中最离奇、最怪诞、最令人诧异的要属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了,据说这位胖老巴先生写作时采用金鸡独立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写得快.老舍先生采用的写作模式和老巴正好相反,他采用的是“慢慢写”的模式.
这“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需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才行.为了“图慢”,老舍先生特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中断、频繁蘸墨水才行,休想快写!另外在字体上家父选择了写魏碑体,这种字体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划地写,字写得十分工整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使得老舍先生的手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抗战时期,为了慰问前方将士,社会上展开募捐拍卖,老舍先生的手稿还被当作“艺术藏品”拍卖过.
晚10点左右老舍先生准时上床睡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