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囊萤映雪
《晋书》说:“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后又“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正因为车胤年轻时家庭贫困,不能经常买油点灯,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经常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细密的网兜里,当作读书的灯光,所以,不但长大后以“机悟敏速”而享誉一方,并且在当时以出身贫寒而博学多才知名于世.又据《尚有录》记载:“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映雪读书.”这两个晋代人,虽然都家贫无油点灯,但一个夏月囊荧,一个冬月映雪,刻苦攻读,所以最后都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
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苏秦,年轻时候,欲说秦王实行连横政策,十次上书都未被采纳.这时他的衣服已经穿破,盘缠也已用光,形容枯槁,面色黎黑,只得打着裹脚,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李,怀着惭愧的心情离开秦国.回到家,妻子不下织机迎接,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不同他答话.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责备家人而是归罪于秦王不接受他的策略.于是当天晚上就打开数十个书籍中的大量书籍,从中找到辅佐周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姜太公所著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阅读,并选择其中有用的部分不断熟悉,反复揣摩.读至深夜疲劳欲睡时,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精神,致使鲜血沿大腿流到脚后跟.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仔细研究,终于掌握了书中的精髓,确立了制秦的策略.然后他再次周游列国,说服赵、魏、齐等六国合纵抗秦.他自己也同时佩六国相印,成为约纵之长.又据《汉书》说:“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苏秦发愤锥刺骨,孙敬志学头悬梁,两个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悬梁刺股’这个成语也就成了勤学苦读的同义词.
孟轲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