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主要内容
人气:269 ℃ 时间:2020-01-28 17:03:08
解答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也不疼,可大了那次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放了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么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感谢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2)对词语的理解.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建议
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2.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文中有许多多音字,如《水浒传(zhuàn)》、“绿(lù)林好汉”、“一百单八将(jiàng)”、《济公传(zhuàn)》等要注意读准确.还要注意对话是口语化的,如“跟前儿”“偏科”“起码”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亲切,所以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问题后,可以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应有的启发,如,要加大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写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面发展;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等.
苗苗与季老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如,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可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教师有关系吗;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们能成为“三贯通”的人才吗……
4.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从对话中感受到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还有在访谈中如何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学习一些采访的技巧,用于指导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本文还可做一些拓展,如,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等.
5.在读书、讨论、交流后,可以品味题目的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请采纳.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