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CD
高糖膳食后,血糖含量增加,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使血糖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糖异生),包括脂肪和蛋白质,但糖分解供能是有机体需要多少就转分解多少,血糖增加不能使糖分解供能加强
2.AC
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若改变溶液的条件,破坏其水化膜和表面电荷,蛋白质亲水胶体便失去稳定性,发生絮结沉淀现象,即所谓的蛋白质沉淀作用.
因此影响蛋白质在液体中溶解的因素就是其表面带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形成蛋白质胶体溶液.
3.BCE
A 合成在胞质中,分解在线粒体中,A错
B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etyl-CoA catboxyla-se 催化乙酰辅酶 A+ATP+HCO3-→丙二酰辅酶A+ADP+Pi反应的生物素酶.此反应制约着脂肪酸合成第一阶段的速度.B正确
D分解产生的单体是乙酰-COA,合成的单位共体是 丙二酸单酰-ACP
合成脂肪酸的直接原料是乙酰CoA,消耗ATP和NADPH,首先生成十六碳的软脂酸,经过加工生成人体各种脂肪酸,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
4.ABDE
A碱基种类不同,DNA为A、T、C、G,RNA为A、U、C、G
B戊糖不同,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
C都是磷酸
D DNA分子的功能是贮存决定物种的所有蛋白质和RNA结构的全部遗传信息;策划生物有次序地合成细胞和组织组分的时间和空间;确定生物生命周期自始至终的活性和确定生物的个性.
RNA 1)其中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由细胞核中的核仁合成,而mRNA tRNA 在蛋白质合成的不同阶段分别执行着不同功能.
2)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而形成的一条单链,主要功能是实现遗传信息在蛋白质上的表达,是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桥梁
3)tRNA的功能是携带符合要求的氨基酸,以连接成肽链,再经过加工形成蛋白质
E DNA一般以双链形式存在,RNA一般以单链形式存在.
5.BC
从基本的说起,谷氨酰胺是二十种非基本氨基酸中的一种.说它非基本并不意味着谷氨酰胺不重要,而是因为人体可以自己产生这种物质.我们身上百分之六十的谷氨酰胺可以在附于骨骼上的肌肉里找到,其余部分存在于肺部、肝脏、脑部和胃部组织里.
人体内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游离氨基酸以谷氨酰胺的形式出现.正常条件下人体可以过量产生谷氨酰胺以满足需要.不过,当压力大时,谷氨酰胺的储备会被耗尽,这时就需要通过摄取补剂来补充.
6.ABD(以E.coli为例)
7.CE
转录:A 核苷酸 B RNA C 5'→3' D DNA聚合酶 E DNA链
复制:A 脱氧核糖核苷酸 B DNA C 5'→3' D RNA聚合酶 E DNA链
8.ADE
1 产生NADPH(注意:不是NADH!NADPH不参与呼吸链)
2 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
3 分解戊糖
氧化部分
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
非氧化部分
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在5-磷酸核酮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这需要有酶的帮助,比如转羟乙醛酶可以转移两个碳单位.而转二羟丙酮基酶则可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