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或者说气候湿润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湿润地区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本植物生长.
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此外,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例如,在南方湿润地区,以水田为主;在北方地区,以旱作为主.
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例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与该地降水量的多少和可能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我国水分状况分类,是以干燥度(或湿润度)来划分的.所谓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用日平均气温等于和大于十度稳定期积温的零点一六倍,作为可能蒸发量,以此与该期降水量之比,求得干燥度指数(其例数为湿润度指数),其公式为:
干燥度指数= 可能蒸发量/降水量(大于10度时)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假定秦岭淮河~带的可能蒸发量和降水量接近平衡(干燥度指数为一)并参照我国各地自然景观而确定的系数为零点一六.
根据干燥度分类可以概括地把全国分为湿润(干燥度小于一,相当于森林)、半湿润(干燥度一到一点五,相当于森林草原)、半干旱(干燥度一点五到四,相当于 干草原)和干旱地区(干燥度等于和大于四,相当于荒漠).湿润地区降水量比较多,大干或等于当地可能蒸发的水分.干燥度小于一.天然植被为森林.土壤无石 灰性,多是酸性;有机质含量不高,矿质养分比较贫乏.除滨海地区外,没有盐渍化现象.在温度适宜,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域,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很少有旱 患发生.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年降水量都在一千毫米以上.大兴安岭北部的寒温带,年降水量虽仅三百五十到五百毫米,但由于气 温低、蒸发弱,干燥度仍在一以下.温带湿润地区包括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等地.暖温带湿润地区只包括辽东与山东两个半岛.
半湿润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但二者差值还不大.干燥度一到一点五.天然植被为草甸草原,有一部分为松栋林.土壤呈石灰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一股较 高.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中等,排水不良的地方有盐渍化现象.年降水量变化比较大,旱患较多,春旱更是常见,农业生产较不稳定.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东北平原 中北部,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以及横断山北部等地.
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二者差值相当大.干燥度一点五到四上下.天然植被为干草原.土壤有钙积层,有机质和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不算太低,只 是在排水不良的地方,土壤盐渍化迅速.风蚀作用也比较严重.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可以耕种,但生产很不稳定.各年降水量变化很大,常有旱患.温带半干旱地 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南部、东北平原西南端.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包括山西、陕北及甘肃的黄土高原等地.
干旱地区降水稀少,降水量与可能蒸发的水分,二者差值很大.干燥度在四以上.天然植被稀疏,以灌木、半灌木的荒漠、半荒漠类型的植被为主.土壤为荒漠土, 呈石灰、性反应,有机质含量甚低,可结性矿质养分少.土壤盐渍化与盐土很普遍.没有灌溉就不能耕种.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区,包括温带干旱地区的甘 肃及北疆,暖温带干旱区的新疆南部等地.
在上述划分中,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是森林与非森林、土壤无盐渍化与可能有盐渍化、无钙积层与有钙积层的界线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之间,是以农为主与以牧为主的界限件干旱与干旱地区的界线,是无灌溉可以耕星与有灌溉才能耕垦的界线.
因此,按水分状况的划分,可以提供一个土地利用方向的轮廓.例如,除了青藏高原和寒温带以外,其他各温度带湿润地区,平地应以农为主,山地以林为主.干旱 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平地可以发展农业,没有灌溉水源的平地则以牧为主.在同一温度带中,地区不同,可能蒸发量也不一样.由湿润地区到干旱地区,灌溉需水依 次增大.施用肥料,不同地区所需的种类和数量也不一致.在湿润地区中,不必考虑次生盐渍化的发展,也不必考虑防止风力侵蚀措施.其他地区则需要重视这两个 问题.
我国干燥度指数的分布,除了位于最北端的寒温带和秦岭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基本上属于湿润地区以外,在暖温带和温带内,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依次 出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青藏高原也包容了半湿润、半干旱与干旱地区,湿润地区只以会直分布形式出现在高原东南边缘的低谷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