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
一五计划的意义
人气:429 ℃ 时间:2020-03-26 21:21:41
解答
“一五”计划其重大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1、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有了这个初步基础,我们就可以在以后的几十年间逐步构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厦,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2、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农业和手工业搞合作化,把几亿农民和手工业者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业搞加工订货,私营商业搞经销代销,最后全行业搞公私合营,实行定息,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家也敲锣打鼓欢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所没有的.这些崭新的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3、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人们常说,中国是计划经济国家;实际上,认真制定计划,严格按计划办事,主要在“一五”时期.“一五”计划工作的经验,为以后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人们常说的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等等,这些计划经济的用语,都是“一五”时期总结出来的,迄今仍常用常新.这些经验看来今后仍然将要沿用,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三大改造指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1953年,先后发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952年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很大部分来自手工业。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