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
中国古代伟人追求理想的事迹,不要太长或太短,急用!
人气:116 ℃ 时间:2019-08-18 03:26:44
解答
世纪伟人孙中山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二十世纪是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在中国更是百年锐于千载.孙中山,站在时代的起跑线上,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和“愈挫愈奋”的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挣脱封建的羁縻,跑出了向现代社会进发的第一棒.
孙中山出生贫寒,六岁时便开始参加劳动.12岁时,前往檀香山投奔哥哥孙眉,在英美教会学校接受了五年教育,初步了解了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部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回国后,1886年在香港学医,1892年毕业.在香港读书期间,比较系统地涉猎了西方政治、军事、历史、物理、农学知识,当然还有医学等现代的学科,尤其喜爱读《法国大革命史》和《物种起源》这类书.课余时间,孙中山进修中文,独好“三代二汉之文”.孙中山和当时的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不同,他最先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而非中国的经学,走了一条由西学至中学的路.这一点,对孙中山的人生历程和思想有极大的影响.
“振兴中华”的理论思考: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集中体现了他为“振兴中华”所作的理论思考.1903年,孙中山在为东京军事训练班所写的训词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把孙中山的思想归纳成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在实践的磨砺过程中,三民主义的内容有补充更改,但是,它的基本框架变化不大.三民主义理论比较彻底地揭示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为当时社会最先进的、最有战斗力的思想.
孙中山在他的遗嘱中这样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为此目的,孙中同牢牢把握着时代主题.外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清朝封建的异族统治,使民族矛盾居于最突出的地位.但是,凭着对世界的了解,孙中山清楚他所面临的任务远远超出民族主义的范畴:政治制度的重建,经济体系的创立,以及国民素质的培养,同样是刻不容缓的,只有这样,才能振兴中华,才能使中国平等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政治生涯三阶段
孙中山的政治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894年成立檀香山兴中会开始到1911年清政府倒台,为打倒满清封建王朝时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总统府,为保卫真正的中华民国而奋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孙中山组织了倒袁的“二次革命”,以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反北洋北京政权的“护法战争”.为了更好地团结力量,1914年6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任总理.1919年10月,“以巩固共和,实现三民主义为宗旨.”又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开始率兵北伐.
1922年6月到1925年3月,为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时期.
1922年,孙中山开始与苏俄接触,1923年1月和苏联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示互相支持,中国可以依赖苏俄援助,苏俄则宣布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苏俄放弃帝俄在华的不平等条约.联俄政策已定.
1923年1月至1924年,孙中山再度改组国民党,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其中的《一大宣言》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会议实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11月,北京政局发生了变化,同情革命的冯玉祥暂时控制了北京的局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为扩大革命的影响,决定北上,提出以召开“国民会议”的形式解决国事问题,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扫除外国在华势力的口号.孙中山途径香港、上海、日本、天津,只要可能孙中山就竭力宣传其主张.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国民会议运动”.途中孙中山肝病发作,抱病北上,1925年3月1 2日在北京逝世.
(以上内容你自己整理下看能不能用)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