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
在古汉语中名词做状语,名做动,名词使动,最好说明举例
人气:225 ℃ 时间:2020-06-07 20:06:30
解答
是古代汉语中有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词性的现象.常见的有:
1、名词用作动词.古汉语中名词用如动词分两类.
第一,普通名词用如动词 比如:晋灵公不君.君是“国君”的意思 但是在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行君道”
第二,方位名词用如动词.比如:秦师遂东.东是方位名词,东边 东方.但是在这里用作动词 翻译成“向东”.
代词前面的词(肘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词(遂东,不君)、能愿动词后面的词(非能水也)、肯定了宾语以后宾语前面的名词(脯鄂侯),以上情况的词一般用如动词.
2、动形名的使动用法.主语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施行这个动作.
不及物动词常用使动.如:焉用亡郑以倍邻.不是说“我”去增加邻国的土地,而是这个做法“使邻国的土地增加”.
及物动词用使动情况较少.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代表的人物,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他具有这个动作.比如:食之,晋侯饮赵盾酒.不是晋侯喝赵盾给的酒,而是说晋侯使赵盾喝他给的酒.
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者状态.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不是君子远离,是使君子……离得远远的.
名词偶有使动现象.比如: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性.国不是国家,是“使……立国”.
3形容词名词意动.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和状态.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不是说鲁国真的变小了,而是认为它变小了.
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一个亲和子不是说亲近和孩子的意思,而是说认为亲近 把……当做孩子.
4.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或者对人的态度或表示所处或工具.
表示比喻,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不是影子跟随着他 而是说义军群众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
表示待人的态度:虏使其民.像对待俘虏一样对待他的子民.
表示处所或工具.比如:舜勤民而野死 死在郊外.
5.动词做状语,一般仅限于不及物动词.
动词用作状语后,用“而”或“以”和动词谓语连接比较多.
如:坐而假寐.坐.
用动宾词组作状语,多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一些是表示时间的,有时加“而”“以”,有时不加.如:保民而王.
是我一字一句打出来的我自己复习时的笔记,不是百度乱搜的.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