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 >
中国神话的大致体系及其大致发展历史
中国神话好像是分为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4个部分但是他们各自的发展历史以及大致的年代时间,我就不清楚了,希望哪位高手帮帮忙啊.谢谢了.
人气:491 ℃ 时间:2020-03-21 16:49:50
解答
昆仑神话溯源


如果按照地域系统划分,我国神话大体可分为4大系统,即由西王母、盘古、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其中,昆仑神话是中国神话的主体部分.昆仑山传说有一至九重天,能上至九重天者,是大佛、大神、大圣.西王母、九天玄女均是九重天的大神.典籍记载,西王母在昆仑山的宫阙十分富丽壮观,如“阆风巅”、“天墉城”、“碧玉堂”、“琼华宫”、“紫翠丹房”、“悬圃宫”、“昆仑宫”等.
历史学家吕继祥在对昆仑山和泰山的文化特征比较中指出:“在《山海经》中,昆仑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神话中心,很多古代的神话,如夸父逐日、西王母与三青鸟等故事,都起源于昆仑山.在昆仑神话系统中,西王母的神话传说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关于西王母的早期形象,《山海经》谓:‘载胜、虎齿、豹尾、穴居’;‘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穆天子传》讲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于瑶池;《汉武故事》及《汉武内传》中西王母变成了雍容华贵的群仙领袖;《神异经》等还讲西王母找了配偶(东王公);《西游记》中王母娘娘蟠桃会等,都是原居住于昆仑山的半人半兽形象的西王母神话传说的演变.”
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中最原始的女神,因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位神,对其信仰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汉代是西王母信仰的鼎盛期,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较大范围和较长时间里流行、具有民间宗教崇拜性质的、有着常人形态的神,故又被海外学者称为“中国第一神”.
2003年5月,毛乌素沙漠南端一座古墓的开启,向世人展示了举世稀有的汉代壁画精品.壁画中的昆仑山是由5座山峰组成的高入云天的山脉,但它仍不能与西王母直接相触,仍要通过蘑菇状的云柱与她相通.两个羽人侍奉左右,三足神鸟立于右边,太一神在侧,御鱼驾兔驰龙的神仙们则表现为向西王母方向飞奔之状,尤其是由众多仙禽异兽表演的乐舞更是对着西王母方向,给人以西王母高高在上的至上印象.
作为汉代文化中最庞大最普及的文化信仰,直到佛教文化渐盛于中国,西王母信仰才渐渐淡化,这之前它是四五百年间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最坚实的信仰.
东方蓬莱神话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三神山传说的流传,历代帝王海上求仙活动的兴起,奠定了蓬莱在中国东方神话中的策源地位,致使“蓬莱”二字成为“仙境”的代名词.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凡是称为仙境的地方,总喜欢以“蓬莱”命名.在各种文学作品中,“蓬莱”这一特殊含义的名词,使用频率相当高,充分印证了神仙文化的广泛影响.蓬莱区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有着自己深厚的神仙文化底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蓬莱的山海景观是形,神仙文化是魂,相互融合,构成名胜中的精华,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可以说,“人间仙境”是历史赋予蓬莱的地域名片,古邑蓬莱则是一块神仙文化的活化石.

南方楚神话
(庄子神话传说、屈宋辞赋卓越贡献、楚帛书、楚文化对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整合与扩散)
楚人曾并国六十有余,据地五千里.其境西至巴枳(今四川涪陵西),东括吴越.从长江上游的下段(重庆)一直到长江下游的入海口,都在楚文化的覆盖之下——这还不包括楚文化在上游因“庄蹻入滇”(今云南省昆明市)所留下的一块“飞地”.
不妨说,研究楚地文献典籍中的神话传说,就是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到了先秦时期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主体部分上.
无可置疑,楚文化集长江流域先秦时期神话传说之大成.楚文化典籍保存了大量古代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包括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战国是楚地神话传说大量载入文献典籍的黄金时期,而两汉则是长江流域神话传说载入文献典籍的巅峰期.下面,以《庄子》、《楚辞》、《楚帛书》、《山海经》、《淮南子》、《吴越春秋》、《华阳国志》等为例,对长江流域的古代神话传说作一扫描式介绍.
一《庄子》神话传说的独特风姿(返回顶部)(一)庄子神话传说的内容《庄子》一书有“内篇、外篇、杂篇”凡计33篇,其中约有1/3的篇什载有神话传说内容.如《逍遥游》、《养生主》、《至乐》、《徐无鬼》、《让王》、《大宗师》、《应帝王》、《在宥》、《天地》、《天道》、《秋水》、《盗跖》等篇.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例如《楚狂接舆》(《养生主》)、庄子“鼓盆而歌”(《至乐》)、《郢人垩鼻》(《徐无鬼》)、《王子搜(越王无颛)避君位》(《让王》)、《屠羊说辞赏》(《让王》)、“尧放讙兜、蹿三苗、流共工”(《在宥》)、《鲲鹏之变》(《逍遥游》)等;另一类则是长江流域以外(不排除已流入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如“为浑沌凿七窍”(《应帝王》)、“藐姑射之山”“神人”(《逍遥游》)、《望洋兴叹》(《秋水》)、《黄帝失玄珠》(《天地》)、“尧让天下于许由”(《逍遥游》)、《叔夷伯齐》(《让王》)、“老聃与孔子”(《天道》)、孔子“厄于匡”(《秋水》)、“厄于陈蔡”(《让王》)、《盗跖》(《盗跖》)等.此外,《庄子》中还提及一些神人和氏族始祖及历史人物,如西王母、堪坏(昆仑山神)、禺强、冯夷、肩吾、豨韦氏、伏戏氏、颛顼、舜、禹、彭祖等等.
(二)《庄子》神话传说的特点纵观长江流域先秦文献典籍中,录载神话传说数量多寡不一,其共性是不论此畛彼域兼收并蓄,但风韵方面唯有《庄子》独具一格.概略而论有如下两点:1、传说多于神话从上面所列举的例子来看,《庄子》一书里所收录的传说数量明显多于神话,如神话只有《鲲鹏之变》(《逍遥游》)、“为浑沌凿七窍”(《应帝王》)、“藐姑射之山神人”(《逍遥游》)、《望洋兴叹》(《秋水》)、《黄帝失玄珠》(《天地》)等,明显少于传说的数量.这些神话绝大多数是非长江流域的作品.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庄子》一书以说理为主,神话传说只不过是用来证明“命题”的材料,所以,对这些材料不强求其“原汁原味”,有时为了论证的需要,甚至不排除部分传说情节(细节)虚构的可能.其二是庄子生在宋国,后入楚境,接触中原神话传说甚多,所以,《庄子》一书多引用北方神话材料.而这种情况在其传说中有所改观——长江流域的传说材料倒是不少.
2、神话传说的寓言化寓言是立论性文章行之有效的佐论方法之一.它能使读者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观点,寓立论于形象叙述之中.《庄子》是将寓言手法运用得最为成功的范例.表现在《庄子》一书中,就是“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亦即神话传说在《庄子》中的“寓言化”.神话是人类童年思维的产物,而寓言则脱胎于神话——但直接由比喻发展而来.寓言是神话传说的“后裔”之一.寓言和神话传说的构思都需要“联想”(有时就是幻想),在这一点上,寓言和神话传说是相通的.
中原神话
中国神话是远古中国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中国文学童年时期的产物,多为口头散文作品.中国神话丰富多彩按地域系统,大体可分为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等.按所表现的内容,有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的;有关于曰月星辰、自然万物的;有关于洪水和部族战争的;还有关于工艺文化的.这些神话在古代人的幻想解释中多方面地说明了天地宇宙、曰月星辰、山川草木及人类、民族的由来,呈现出中国古代人对天地万物的天真美丽富有趣味的艺术想象.中国开辟神话在文献记载中具有极强的幻想性.女娲是北方神话的开辟神,盘古则为南方神话的开辟神.女娲是抟土造人的始祖,盘古则以他巨人的身躯化生天地万物.女娲炼石补天,挽救了一个即将毁灭的世界,成为人类的再造神.围绕女娲补天的神话,还有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许多动人的情节.中国洪水神话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