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祝愿.这也是以植物起兴兼作比.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貌)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北朝《陇头歌辞》其一为:“陇头(陇山之巅)流水,流离(淋漓)山下.念哥一身,飘然旷野.”其三为:“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关中),心肝断绝.”这两首诗歌,前两句都以陇头流水起兴,兼及以流水的状态和声响作比,状漂泊未归和乡愁悲凄之情态.此处虽作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解也未尝不可,但毕竟是由此及彼产生的联想的兴笔,又由于兴中兼比,便将前半与后半紧密联系起来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了.
兴中含比,比兴兼取,便有这样的妙处.可见,方东村的“兴而兼比”则“取兴不取比”之说未免有点偏颇.
2.兴起兴结
诗词中凡用“触物以起情”、“感物而动”的兴笔开篇或收束,谓之“兴起兴结”.它具有触发联想、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古代诗词中,兴起,用得较为普遍;兴结,相对地说来用得较少;而兴起兴结,有时合用于一首诗中,则更为少见.
如杜甫的史诗《新婚别》中云:“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交织着不如意),与君水相望!”这是一首代言体的叙事诗,诗中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新娘子的形象.开篇以植物兴起,结尾则以动物兴结:柳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由比翼乌联想到别离人,这是又一种形式的兴笔.全诗由开头的“兴起”到结尾的“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