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人气:367 ℃ 时间:2019-12-20 16:08:18
解答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章一开头,便引导人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人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推荐
猜你喜欢
- 有关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的几个简答题.
- (1)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一段描写了小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
- 正五边形能不能密铺、正八边形呢?
- 一个圆形舞台,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在舞台上铺设每平方米80元的木板,至少需要多少元?
- 10-2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0.3%的尿素是什么意思
- 当铝原子变成离子 那么它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 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哪些国家
- 当√2-x有意义时,化简√x2-4x+4-√x2-6x+9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