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主要内容: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悲剧故事
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主题思想.
故事梗概: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大兵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而奋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是这个社会让原本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且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时,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来赚钱谋生.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赌钱.他认定拉车是最好挣钱的活儿.他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他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幻想着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能开车厂了.
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有一天,仅仅只是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竟然冒险把车拉到了清华.但是,在抄便道的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过去,给大兵们干活,连车都给兵营收了.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 后来大兵吃了败仗,夜里祥子趁乱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天亮时,以35块大洋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从此,他就得了一个外号,叫“骆驼祥子”.回城的路上,祥子突然病倒了,等祥子病好后,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只有一个37岁的女儿叫虎妞.虎妞长得虎头虎脑,像个男人一样.刘四爷很喜欢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把30元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满后再买车.
祥子没有轻易忘记自己的车被抢的事.他恨不得马上就能买上一辆新车.为此,他不惜和别人抢生意.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受了气,只待了四天就离开了杨家.心事重重的祥子回到车厂已经是晚上11点多,被虎妞几杯酒引诱,不知咋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后的祥子感到羞愧,并且觉得有点危险.他决定离开人和车厂,跟刘四爷一刀两断.
在西安门,祥子碰到了老主顾曹先生,曹先生正需要一个车夫,祥子便高兴地来到曹家拉包月.他去买了一个闷葫芦罐,把挣下的钱一点儿一点儿往里放,准备将来第二次买车.
一天晚上,虎妞在裤腰里塞了个枕头,告诉祥子她怀孕了,祥子非常吃惊,虎妞临走时,把祥子存在刘四爷那里的30元钱还给他,要他腊月二十七给刘四爷拜寿,讨老头子喜欢,再设法让刘四爷招他为女婿.
祭灶那天晚上,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大约9点,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个侦探骑自行车尾随他们.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车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车回家把太太少爷送出来.祥子刚到曹宅,便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骗走了祥子所有的钱,使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不久,曹先生一家离开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车厂.刘四爷的生日很热闹,由于心里不痛快,他指桑骂槐,把不满倾泻在祥子和虎妞身上.他不愿把女儿嫁给祥子,害怕祥子继承他的产业,要祥子滚蛋.虎妞并不买父亲的账,和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婚后,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真怀孕.祥子坚决要出去拉车.虎妞拗不过他,只得同意.如今的“人和车厂”已变为“仁和车厂”.刘四爷把一部分车卖出去,剩下的全倒给了一家车主,自己享福去了.虎妞给祥子100元钱,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但虎妞不爱活动、爱吃零食,而且胎儿过大,结果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祥子的努力全白做了.
邻居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表示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祥子从内心喜欢小福子,但又苦于无力养活她们全家.看着眼已哭肿的小福子,祥子狠心地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一定来娶你.”
祥子又在雍和宫附近的夏家拉上了包月.在夏家祥子生了一场病,病过之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刮风下雨他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一歇就是两三天.染上不少陋习.对车座儿,他绝不客气,讲到哪里拉到哪里,一步也不多走.在巡警眼中,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
之后祥子又找到曹先生家里,把自己的一切告诉了曹先生,要曹先生给他拿主意.曹先生要祥子来拉包月,小福子来曹家帮忙,祥子心里充满了一线希望和光明.祥子带着这个好消息去找小福子,可小福子被卖进妓院,两月前就上吊死了.
祥子昏睡了几天,他没有回到曹先生那里.他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将就着活下去就是一切,他什么也无需再想了.
作者简介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的代表作.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在国外时,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颇近似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失度,几乎跌入油滑.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于1930年创作了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等.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骆驼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