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很感兴趣,总是 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我没可以体会到
.
2、读短文,“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
3、读打括号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课文中是 的意思.无亲不肯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这段话中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李大钊 的精神.
人气:335 ℃ 时间:2019-08-20 22:04:51
解答
1,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从这组关联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的两个方面的统一.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2、读短文,“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父亲回来的很晚,出去的很早.
第二个方面: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并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工友阎振三被抓.
3、读打括号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课文中是(十分容易,随意、随便)的意思.父亲不肯离开北京的原因是(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段话中运用了(反问)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和大无畏)的精神.
推荐
-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答案(片段)
-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答案
-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答案
- 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
- 课内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
- 某校初一年级1班与2班决定分别打一场乒乓球比赛,规定:男生4人,女人2人,举行团体赛(即一队的每位队员与另一队的每位队员分别赛一场,男生与女生间不比赛),胜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1分,无平局.结果1班比2班多4分,则1班胜了几场?
- 浙教版八年级上英语作业本2第一页第二题的
- 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 初中计算题 计算:(-1)+(+2)+(-3)+(+4)+.+(-2007)+(+2008)+(-2009)+(+2010) 求过程及答案
- 甲数是乙数的35,则乙数比甲数多( ) A.23 B.32 C.25 D.14
- 2右3分之2-1右2分之1-2分之1=?
- 作者把圆明园同巴特农神庙相比,这说明了什么
- C语言 表达式!X等价于———— A,x==0; B,x==1; C,x!=0; D,x!=1;
- 判断题:如果一个圆的直径增加5厘米,那么周长就增加15.7厘米.是对还是错
- 选八个成语写一段话(300字)急!
- 二次函数y=a(x-h)²+k的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x=-2,函数最小值为-3且函数的图像与y=-1/3x²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反(1)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2)如果函数图像与X轴交于A,B与y轴交于C,求△ABC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