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我
第一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日本爱知举行的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从这点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对生态越来越关注.二十一世纪主导的住宅是绿色家园,二十一世纪主导的食品是绿色食品,二十一世纪主导的的环境是绿色环境.绿色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绿化就是体现绿色的一个重要环节.
绿化,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众所周知,绿化可以美化环境,释放氧气,减弱噪声,降低气温,阻挡风沙、改良环境.不仅如此,绿化还可以减低人类害怕及生气的情绪促进正向的心理反应.可以说,绿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上海把绿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头戏.随着世博会申办工作进入倒计时,表盘上那分分秒秒都躁动着的指针撩拨起所有关心世博会的人的心弦,特别是与世博项目休戚相关的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毕竟400公顷的申办会址上有60%-80%都将是绿地.绿化对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城市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而且还能带动经济增长.
首先,绿化对上海的城市建设有促进推动作用.据了解,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多条与黄浦江垂直的绿色植物走廊,将绿化带从滨江地区延伸到城市腹地,犹如现代城市与大自然连接的纽带;在满目绿意的衬托下,一条长四五百米、专供游人徜徉观光的花桥将横跨浦江两岸,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标志性建筑.世博会之后,将根据这一地区的城市雏形改造博览会的空间,将其融入上海市区.绿色走廊和运河将予以保留.穿越黄浦江的花桥也将保留,它可把散步的游人引向新的城市公园,在展览会之后,作为上海市容的一部分,成为上海的又一标志性景观.
其次,绿化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004年2月2日上海被正式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上海也提出了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在1990年,上海还处于还清债务阶段;但就2004年上海全年新建绿地18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6%,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内环线内基本消除绿化500米服务半径盲区,建设了一大批大型公共绿地;由于2010年世界博览会建设的城市绿地将更多.在绿地建设中不仅突出生态功能,更加注重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景观功能.以这种发展势头,到2010年,上海达到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不仅如此,绿化还带会动经济的增长.由于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缘故,上海的房价将会有所增长.房地产投资方面有数据显示绿地最直接的收益者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绿地总是“泽被”周边---公园附近的房价几乎没有不“草长价高”的.近年来,公园附近的楼价每平方米至少上涨1000元,靠近绿地的楼盘的平均销售套数也会高出远离绿地的楼盘许多.
缺少绿色的家园就缺少了宁静、安详.没有了茵茵绿草,只有片片惨白的路面,在强烈阳光下泛着刺眼的苍白……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只有充满绿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理念绿色,是文明的象征.
绿色,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灵感和魅力.
让我们从现在行动起来,让城市多一份绿色,添一份活力.
我的2010,我的世博!
第二篇
我爱上海
生在上海,住在上海,成长在上海.我是一个小小的过客,在这个城市里游走,看着这个城市的春末夏初,体会着她的阴晴冷暖,然后闻到空气里散发着得丝丝清香……
——题记
许多外地的游客到上海旅游,都会感叹上海的高楼林立,感慨这个城市的高速发展,都会赞叹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也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上海人“精明”.
我爱上海,也像他们一样爱着上海的建筑,但不同的是,他们爱的是高楼,密密麻麻排列的高层建筑,也许这确实是一种值得自豪的东西.但我更爱上海的低层建筑——石库门.
外婆家是老式的石库门房子.小时候喜欢去外婆家,喜欢穿过长长的弄堂,看一户户紧挨着的人家,然后站在低矮的石阶上,敲黑色木门上的铜制的狮子门扣,黑色的木门给人复古的感觉,又不乏庄重.印象中的天井总是带着潮气,湿漉漉的地上似乎还泛有青苔.一栋房子是几家人合住的,常常可以看见邻居笑盈盈的面庞,亲切质朴的问候:"来啦?"这是一种百姓邻里的和睦和随意.我喜欢这种生活,或者说,这才是生活,真实,亲切.踩在石制的楼梯上,可以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沉着,稳健.可以很随意,很自由,无所拘束.趴在老虎窗上可以看到天空,白云,离我很近,可以看到修家电的小贩奔东家,串西家,很有趣.高楼大厦或许会给人成就感,但钢筋水泥永远给不了人温度,而石库门离地平线很近,很温暖,很踏实.
石库门的建筑是因为历史原因而保留下来的,租界的建立让这种最早的西方建筑风格融入中国的土地.这应该算是最早的中西合璧了吧.这种风格不单单是建筑风格,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石库门的生活,自然,亲切.上海这个地方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应该就是石库门了,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百姓的生活情趣,一种人文的感觉,一种真真实实的生活.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石库门传递的一种文化,一种百姓生活的精髓.
我爱上海的另一个原因,是上海的独特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给人的感觉是:精细.记得上次去北京,印象最深的是那边的小吃,北京人吃菜喜欢方很多蒜泥,他们的炒黄瓜,不是把黄瓜切片的,而是把黄瓜切成大块大块的,放上一大堆蒜泥和辣椒;他们的饺子比上海的馒头还大.给我的感觉是,粗;相对而言的,上海的小吃就显得精细多了.什么都追求精细.特别是中秋送月饼的时候,包装往往比月饼做得还精细.这也许是上海人素来爱体面的关系吧.记得今年的春节晚会,上海独创开了一个海派春节晚会,比起央视的,我当然更爱上海的,很对胃口,非常精致,很有南方人的特色.这应该就是海派文化吧.我喜欢这种文化,精致中显出地方特色,传统,不张扬,却时不时给人一些惊喜,有小家碧玉的感觉.
说到上海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精明”.确实,上海人是精明.这种精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种逻辑.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很差的口碑,但我却觉得,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是上海人的智慧,他们善于用最便捷的办法使自己获得最大的益处.就拿讨价还价来说,上海人在自己的观念里形成价值观,他们以自己的标准对事物进行估价,这是一种思维的展现.讨价还价也是一种人与人的沟通,双方达成协议各取所利,从而上海人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经验更准确地了解事物的价值.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逻辑呢?从这个层面上说,上海人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调节心中那杆秤的.精明也许是聪明的另一种形式.
我爱上海,爱这个城市的每一寸土地,爱这个城市的街头巷尾,爱这个城市的过往人群,爱以一个过路人的身份看街道,看马路,然后看到这个城市的可爱,然后发现这座城市给我的归属感,然后深深的爱她.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