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斜述“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观罗敷的过程采用的是什么描写?目的是什么?
在《陌上桑》中的!越简单越好!
人气:128 ℃ 时间:2020-07-11 19:30:54
解答
诗歌的第一部份描写罗敷的惊人美貌.作者没有作正面描绘,而是从她生活的环境、所用的器物、所梳的发式及所着的衣服落墨.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美:过路人看到她,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少年人看到她,脱下帽子戴上?头,想引起她的注意;耕者忘记了身边的犁,锄者也忘记了手中的锄…….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你想罗敷有多美!不直接写美的形象,而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造”一个罗敷,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这段描写根有生活气息,渲染出活活泼泼的喜剧气氛,同时在结构上也为那“五马立踟蹰”的“使君”上场作了引导.
推荐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有什么作用
- 陌上桑 中写“行者”和“少年”见罗敷时的表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陌上桑一诗中写行者和少年见罗敷时表情的句子是( )
- 少年,行者,耕者和锄者与使君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陌上桑中作者竭力描写罗敷貌美的目的是什么
- p=a(1+cosθ)(a>0)求二次导数y''
- 三角形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角BAC是50°,角C是70°,求角DAC和角BOA.
- 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 (2)所得溶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