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
人气:168 ℃ 时间:2020-04-21 19:58:36
解答
4.D 5.B 6.B
7.(1).渔人感到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2).桃源人说祖先们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火,便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麻烦——好评
推荐
猜你喜欢
- I want to know_______ A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B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为什么不选A,
- 我们去长城好吗?___ we go to ___ ___ ___?【翻译句子】
- wskfnjcf问:刮北风是北方空气到南方填补,刮南风是怎么产生的,会刮东风和西风吗?
- 求比值 32:24 3.5:4.5 3/5:3/4 3/4小时:30分米:2米 0.5吨:300千克
- (注:x*2表示x的平方,1/√2表示根号2分之1)
-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21平方厘米,它的底边长5cm,那么它的高是多少?
- 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米接力跑,如下图所示,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现在甲持棒以最大乙24m时,乙奔出16m时,甲追上乙开始交接棒,乙的加速运动过程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求
- 写一篇带有象声词的作文 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