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线段等于100厘米,M为AB的中点,在AB所在直线上有一点P,N为AP的中点,若MN等于15厘米,求AP的长.(仔细想想,有多种可能哦!)
人气:415 ℃ 时间:2019-10-11 14:38:01
解答
AM=40/2=20 AN=AM+MN=20+15=35 AP=2AN=35*2=70还有一种可能哦∵已知线段AB=100cm,M为AB的中点,在AB所在直线上有一点P,N为AP的中点 ∴AB/2=AM,AP/2=AN,AM-AN=MN ∴AB/2-AP/2=MN 100/2-AP/2=15 ∴AP=70应该是三种可能,然后有一种不合题意舍去,剩下两种作为答案此题有两种算法,第一: 因为M为AB中点 设N在M的右边 如图:A——M---N--B 因为M为AB的中点 所以AM=5cm 因为MN为1.5cm 所以AN=1.5+5=6.5cm 因为N为AP的中点 所以AP=AN×2=6.5×2=13cm 第二: 因为M为AB中点 设N在M的左边 如图:A—N—M-----B 因为M为AB的中点 所以AM=5cm 因为MN为1.5cm 所以AN=5-1.5=3.5cm 因为N为AP的中点 所以AP=AN×2=3.5×2=7cm 此题两种答案,一种是AP为13cm。一种是70cm。13?你不是说有2种答案13、70对了但我记得有三种。。哎呀!😁你不是说 应该是三种可能,然后有一种不合题意舍去,剩下两种作为答案是啊你要把三种都列出来啊那么两种答案是对的一种答案错了是,错的也要写,最后写综上述哦分两种情况:1、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则AP=2AN=2(AM+MN)=2*(50+15)=130CM 2、若点P在AB内,则AP=2AN=2(AM-MN)=2*(50-15)=70CM你做出来了,我采纳你但是还是只有两种马上此题有两种算法,第一: 因为M为AB中点 设N在M的右边 如图:A——M---N--B 因为M为AB的中点 所以AM=5cm 因为MN为1.5cm 所以AN=1.5+5=6.5cm 因为N为AP的中点 所以AP=AN×2=6.5×2=13cm 第二: 因为M为AB中点 设N在M的左边 如图:A—N—M-----B 因为M为AB的中点 所以AM=5cm 因为MN为1.5cm 所以AN=5-1.5=3.5cm 因为N为AP的中点 所以AP=AN×2=3.5×2=7cm 此题两种答案,一种是AP为13cm。一种是7cm。 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到你。不是一样的吗对了吧?∵已知线段AB=100cm,M为AB的中点,在AB所在直线上有一点P,N为AP的中点 ∴AB/2=AM,AP/2=AN,AM-AN=MN ∴AB/2-AP/2=MN 100/2-AP/2=15 ∴AP=70这是错的算了,我知道答案,就是不知道过程。看你这么辛苦虽然没对,但我还是采纳你*^_^*
推荐
- 已知线段AB=100cm,M为AB的中点,在AB所在直线上有一点P,N为AP的中点,若MN=15cm,求AP的长.
- 线段AB长10厘米,P为AB上的任意点,M,N分别为AP与BP的中点,则MN=?
- 已知点P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线段AP,BP的中点.已知AB=8厘米,AP=2厘米,求MN的长.
- 如图已知线段AB=20厘米M是AB的中点,在AB所在的直线上取一点P,N为AP的中点MN=3厘米,求AP的长
- 已知线段AB=10cm,M为AB的中点,在AB所在直线上有一点P,点N为AP的中点,若MN=1.5cm,求AP的长
- 一道关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探究题
- 有关地震的调查问卷题目(选择题的)
- 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地表或近地造成的破坏,称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