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 >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这篇文章中的问题
以下是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中的第一段话.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问:作者认为,人生“目的何在”“不必深思”,但却得出一个“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结论,这如何理解?
此问题是大学语文教材文章后面的思考与练习.
我自己的理解:“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和第三段第一句话“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是相对应的,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这么认为,因为按照现在对宇宙的认识,它的诞生与存在也是一个在爆炸,膨胀,坍缩再爆炸中往复循环的过程,因此人类的文明终将被毁灭,一切都会重来.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在客观角度上一切生物的生存都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存在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我们不可能因为现在认识到宇宙终将毁灭,就不再延续人类的文明,因此就需要从小一点的范围和更积极的角度来解释一个人存在的意义.爱因斯坦说“不必深思”,这四个字我觉得和前面说的“有所感悟”是矛盾的,因为他在后面提出的观点是建立在之前认识的基础上的,他之所以在“有所感悟”的前面加上“尽管有时候自以为”,是因为这种感悟虽然不容易被一个人意识到,但它毕竟是从“客观的观点来看”的,不具备对每一个要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人产生积极的意义.
正是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爱因斯坦才提出“人是为别人而存在的”.
人气:403 ℃ 时间:2020-02-05 11:27:00
解答
有一句说:人是一种在无奈中求生存的动物,我很同意这个观点.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