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释一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人气:106 ℃ 时间:2020-05-13 19:52:22
解答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出自《老子》第二章.此章主旨,在于讲“道”的辩证内涵.\x0d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会造成不善的影响.和氏璧人皆知其美,然而,正由此物引起了秦、赵相诈而兴兵,以致为残生伤性之不美.譬如西施颦美,东施爱而效之,其丑益甚.此所谓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丑也.又如比干,天下皆知为贤善也,纣执而杀之.后世效之以为忠,杀身而不悔.此所谓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美的和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会转化为不美,善会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化之必然,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x0d上述乃道家思想,就题论题罢了.
推荐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
- 求教:《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到底怎么解释?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主要说明了什么?
- 怎样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This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on behalf of GS1 Netherlands.
- It is late in the afternoon,A man goes into a__ and shows a coat o the shop assistant
- 举例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三个重大历史并谈谈你对“两弹一星”精神如何理解
猜你喜欢
- 3x的立方-kx的平方+4被3x-1除后余5,则k的值为?
- 王阿姨、李阿姨、赵叔叔、丁叔叔、和张老师都是30-40岁之间的中年人,王阿姨比丁叔叔小6岁,李阿姨今年是本命年,赵叔叔比李阿姨大2岁,张老师和李阿姨同岁,她和赵叔叔的年龄之和正好是丁叔叔的2倍.请问他们各多少岁.
- 一个三角形底与高的长度比是4比5,底比高短5厘米,高是25厘米.
- 上面一个入下一个米是什么字
- 什么的导数是x^2/(1+x^2)
- 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上的中点,BE⊥AC交AC于点E,EF//AB,且AE=1,求△EFC的周长
-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cm,长方形DEFG中DG的长是5cm,长方形的宽DE为_.
- 小明离学校880米,他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行走刚好到校上课,走了3分钟后发现自己忘带了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