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一: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敬业与乐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们对待职业的态度问题,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启超先生不愧贤达,于理于事,对问题分析得事鞭辟入里,很有指导意义.教师于我而言是谋生的职业,因而我切不可因为我自己的随便和不敬而亵渎教师的称号以致于害了自己丢饭碗.
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境界.“乐业”的心绪是对待职业的最佳心态,孔子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寻求无限趣味,那工作起来能不负责任吗?工作能做不好吗?我如今从事的教师这个职业而言,辛苦是毋庸说的,哪个行业不辛苦那?但辛苦之中也有乐趣——与同事交流的乐趣、因学生成长的乐趣、自身发展成功的乐趣……众多的乐趣充溢着我们的工作过程.设若我们把乐趣理解为轻松、理解为毫无约束的自由,恐怕这种乐趣是无法寻找的.
退一步讲,假如我们没有达到乐业这种境界(像我就存在差距),那就把“乐业”当作一种人生理想.可能明天我不做教师这个职业,“乐业”依然是我的职业理想,有这种职业理想,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业责任.
让我们为了明天的乐业,今天开始敬业!
答案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教育我们,只有做到敬业与乐业,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读罢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我更是有了深刻的体会.
人活在世上,就是在做事.没有职业的懒人,做的是无意义的事,而有职业的人,若不敬业乐业,也无异于前者.
拥有职业的人,首先要敬业.一个人如果连自己从事的职业都不敬,那就是对自己不敬,他一定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只有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才有可能乐业;只有乐业,才会除去负担,把事情真正办好.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喜欢它,乐意去做,这样就不会感到工作劳累,而是把劳累感转化为自己的快乐与做下去的动力.一事无成要耗费精力,积极的去完成该做的事也要耗费精力,而乐业还会有所收获,提高自己,那为什么不乐业呢?人生是一个过程,只要将过程演绎得精彩就够了,不用在意结果会怎样.
而对于我们学生,要敬、乐的业,当然是学习.学习很累,而当你爱上学习,就不会觉得累了,会把学习当成自己想做的事来做,而不是受迫去学习.当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后,会由衷地快乐,那是自己学习后的成果啊!
不学习,整日碌碌无为,只会让自己变得自卑、承受各方面心理压力.学习,虽然身体会劳累,但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和能力,获得了自尊与自信,付出了,也有了回报,这些也值得了.
做到敬业与乐业,才能承担责任,激发潜能,实现梦想.让我们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