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探究改变斜面坡度,小车由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实验过程,拜托!
人气:257 ℃ 时间:2019-08-24 06:46:50
解答
方法太多了.
先说个简单点的吧.改变斜坡角度,然后测量不同角度下斜坡的高度,由:
(1/2)mv^2=mgh就可以算出你的小车的末速度.这种方法要求小车与斜坡接触表面足够光滑,这样可以省略摩擦力造成的能量损失,或者要求斜坡角度足够大(也是减少摩擦力的一种方法).
再说个稍微复杂点的.斜坡末端接个平的导轨(不要太长),导轨末端与地面距离为H,让小车从不同角度滑下后,测量小车落地面后于导轨末端的水平距离L,时间是t=跟号下(2H/g),末速度就是V(末)=L/t.小车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V(末)/2.
1楼说的方法也比较好,简单实用,测量也准确.这里我就不在赘述.
推荐
- 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坡度,小车由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好有视频,
-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和( ).
- 由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他的速度(运动状态)
- 物理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中挡板的作用是什么?
- Walking along a lake in the coid winter,
- 四时行焉,百物兴焉,天何言哉!是孔子的牢骚吗?
- 地理题--黄河流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猜你喜欢
- 初一英语:阅读理解
- 用火柴摆了24个独立的三角形,如果用这些火柴摆独立的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
- A,B两地相距360千米,甲,乙两量车相向出发,3小时后相遇.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驶的路程比是
- 化简:5a的3次方-【3a的2次方-(a-1)】
- 在充满盐水的泥浆中,普通电阻率测得的视电阻率曲线有什么现象
- 舞蹈房长15米,宽8米.用长1.5米,宽9厘米的木地板铺地,至少需要这样的木板多少块?
- 写调查报告的五个步骤是什么?
- 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E是梯形外一点,且EA=ED,求证:EB=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