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A装置中,长颈漏斗应该浸没在液面以下,这样可以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
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进入石蕊试液中时,能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长颈漏斗的末端应该浸没在液面以下;2H2O2
MnO2
.
2H2O+O2↑;Ca(OH)2+CO2═CaCO3↓+H2O;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原因是:导管伸入烧杯底部,无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大于空气,下层的蜡烛都可能先熄灭.
故填:导管伸入烧杯底部,无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大于空气,下层的蜡烛都可能先熄灭.
(3)如果二氧化碳的量不足,只能够上升到下层蜡烛火焰的高度,则上层的蜡烛不能熄灭.
故填:二氧化碳的量不足.
(4)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应从c端通入.
故填:c端.
试题解析:
(1)长颈漏斗与分液漏斗不同,颈部没有开关,因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应该浸没在液面以下,从而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实验装置的设计不同,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不同.
(3)物质的量的多少,能够影响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名师点评:
本题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时,石蕊试液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要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