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
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与《论语》中的哪个句子的意思相同
人气:280 ℃ 时间:2020-05-10 16:26:48
解答
《善与人同,舍己从人》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给人家敬礼.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 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 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实例:春秋时期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为人诚实,刚直好勇,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虚心接受,并且十分高兴。闻过则喜的小故事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他写诗,要先念给老婆婆听,只有老婆婆能听懂,他才 定稿,这可以算不耻下问、虚怀若谷了吧?担任杭州太守的白居易,去拜访著名 的鸟窠道林禅师,请教“如何是佛法大意?” 鸟窠道林禅师回答他道:“诸恶 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这时候可没有“虚怀若谷”地表示“承教”,而是不 以为然,颇为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鸟窠道林禅师再 次点悟他:“三岁孩儿说得出,八十老翁做不到哇!”白居易恍然大悟。唐太宗下朝回到后宫,还在气鼓鼓地自言自语:“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 佬!”长孙皇后连忙迎上去,询问怎么回事。唐太宗咬牙切齿地说:“还不是魏 征这个乡巴佬,又在朝堂上当面顶撞朕!” 长孙皇后马上跪下,给唐太宗磕头, 笑吟吟地连称:“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唐太宗问她,何喜之有? 长孙皇后 说:“只有明君,才能有直言谏诤的忠臣,也才能保住江山永固!” 唐太宗这 才幡然醒悟,扶起皇后说:“幸亏有皇后提醒,免去朕一次过失呀。” 战国末年,韩国阴谋用派水工帮助秦国修理灌溉用水渠为名,企图削弱秦国 的势力。事发后,秦皇室震惊,乃至上下草木皆兵,请秦王驱逐在秦朝廷的一切 外援客卿。 当时,楚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在被逐之前,李斯冒死给秦王上了一表, 此表乃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表说:“今日秦国能如此强大繁荣,都是秦 历代君主起用贤能之士的结果。秦能容士,故天下贤士纷纷慕名而来。自春秋五 霸之一的穆公任用降臣百里奚以来,外援贤能之士来秦国者,络绎不绝。所以说: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海洋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 服其德。对国家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寻求贤能的人才。只要是人才,就该畅其所 用。而不能因为臣子是异国人,而就怀疑他、驱逐他。眼下这种逐卿的做法,对 秦国有百害而无一利呀!人才尽去,永无贤人复来,又怎么能期望国家长治久安 呢?” 看了《谏逐客书》后,秦王恍然大悟,为了秦国前途,万不可自减其势。于 是,立刻废除了逐客令。 秦王听信李斯的忠言,采取了明智的方法,各方人才纷纷涌进秦国,为后来 秦国统一全国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