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申屠蟠(东汉时人)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之.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余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家.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年七十四,以寿终.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
翻译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年轻时就有良好的名声和高尚的气节.同县女子缑玉为父亲报仇(杀了人),外黄县县令梁配想要判罪处死缑玉.申屠蟠当时十五岁,是县学的一名学生,(向县令)进言规劝说:“缑玉的节操和义行,足够用来感动和激励那些不知廉耻甘受羞辱的后辈,(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牌坊)来表彰(她的行为),何况在耳聪善听(从谏如流)的时代,反而不加以怜悯同情了呢?”县令梁配认为他的话很好,于是替(缑氏女子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同乡人都称赞申屠蟠(的义行).申屠蟠的父母死后,他哀伤异常,非常思念,(以至于)十多年时间里不喝酒吃肉.(之后他)就退居乡里学习研究京氏《易》学、严氏《春秋》和戴圣的《礼记》,这三本书首先读通后,接着他又博览并贯通儒家五经,同时阅读了解河图谶纬一类的书籍,他在学习中没有固定的老师.(申屠蟠)当初和济阴人王子居一起在太学学习,子居病重,把身后事托付给申屠蟠.(王子居死后,)申屠蟠就徒步背着他为他奔丧,到了济阴,在河巩一带碰上当地的司隶从事官,从事官认为他有道义,办了通行证护送申屠蟠,申屠蟠不答应,把通行证扔在地上就离开了.(王子居的)丧事办完后,他才回家.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的),(他)都没有前去.他一直活到七十四岁高龄,最后自然死亡.
自己找的 请看清时间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