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找了一张近日点和远日点太阳比较的图片,这个结论就应该非常明显了吧?太阳的视直径只有30′(0.5°),近远日点间大小差也只有1′,都小于肉眼在白天的最小理论分辨率,况且还要顶着白天的大太阳,如果哪位朋友说看出来有差距,无疑,这是吹牛.
![](http://c.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1b8061f16e061d957d133f3e4bc426e9/5366d0160924ab1825aaf9fe35fae6cd7a890bbe.jpg)
五百万公里对于日地轨道来说是3%的误差,不算大,但也不能忽略.譬如太阳对地球的辐射量,近远日点之间的差距会达到10%左右.在气象学的模拟上,必须考虑能能量输入这一变化.前些天的嫦娥二号还记得吧?从3公里之外飞过了4179号小行星.要不考虑地球近远日点的变化,哪可能有这样的准确性呢?日常生活中忽略未尝不可,但是比较精密的科学实验,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500万公里的差距看不到太阳大小的变化想不通”通过上面的图片,应该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吧?太阳在远近日点的变化,是可以通过精密的仪器观察到的。“只要太阳离我们近一些应该说是一米内吧就是公转轨道缩小1米,我们地球温度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这种说法是荒谬的,相对于日地距离,1.5亿千米,1米的距离差距是忽略不计的。不妨用一个比方来解释这个问题,应该听说过九牛一毛这个成语吧?如果按上面的说法类比,如果从一头牛上拔下一根毛,那全世界所有的牛都该冻死。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如果地球距离太阳更接近5%或者更远离10%,地球上的环境会出现显著的变化,能不能演化出现在的生命值得商榷。但不是相差一米,就能把地球给怎么样。近日点远日点的变化,已经46亿年了,有什么影响么?“南北半球远近日点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也是理解不来”其他两位朋友跑题得很严重,但似乎还能回答这个问题。太阳辐射的强度仅仅是决定决定温度的一小部分因素。地球环流太过复杂,不是我们爱好者能理解的。这比,七天之后的天气预报,也不就是看看而已。南半球没有北半球这样巨型的大陆,海陆效应不明显,肯定是一点主要的原因。至于对风带、气压带乃至行星风系的影响,想着都可怕。最后稍许梳理一下吧:1.地球公转轨道存在偏心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太阳大小对比可以直接证明。2.公转轨道偏心率并不大,所以对于地球的影响也并不是决定性的。譬如气温,大气环流的影响能够比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很大。最后稍稍提醒楼主一句,你的提问中最多的一个词就是“500万”,诚然,这个数字的确很大,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别忘了,这个500万建立在1.5亿之上。对我们普通百姓,五百万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但是对于比尔盖茨而言,五百万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