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
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寻源,(此处是划横线部分:)最后把“?”拉直变成“!”,(划线部分终止)找到了真理.
问题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这里的“?”指的是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____,人们__________.文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里面的一句“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和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之间有___________的关系,都向我们说明了_______的道理.
人气:420 ℃ 时间:2020-05-08 19:57:13
解答
1:这里的“?”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指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问题,用直观形象的符号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
-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
-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
-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
-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
-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怎样缩句?
-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这部诗集里还有很多名篇,如()()等
- 如图,△ABC中,AB=AC,EF交BC于点D,交AC的延长线F,交AB于E且BE=CF.求证:DE=DF.
-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是A.B.C,周长为11,则A-C+B的绝对值减A+B+C的绝对值减-B-A=C的绝对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