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Q帮忙做几道经济学的题目!
2、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B. 取决于他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4、预算线反映了( ).
A .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人数; D. 货币的购买力.
5、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
A . 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D. 同时增购X和Y.
6、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
A .MUx/Px = MUy/Py = MUz/Pz= …=λ;
B. 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 MU=λP; D.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
A.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 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 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8、消费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 ).
A. 收入—消费曲线; B. 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 恩格尔曲线.
9、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
A. 可以替代的; B. 完全替代的; C. 互补的; D. 互不相关的.
10、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照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 ).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人气:109 ℃ 时间:2020-02-05 08:01:55
解答
2、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C).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他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4、预算线反映了(D).
A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人数; D.货币的购买力.
5、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C).
A .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 D.同时增购X和Y.
6、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D).
A .MUx/Px = MUy/Py = MUz/Pz= …=λ;
B.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MU=λP; D.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C).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8、消费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C).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9、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
A.可以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10、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照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C).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推荐
猜你喜欢
- 请问I am lily who live in Paris.和 I am lily who lives in Paris 哪个正确
- 一个长方体冰柜,从里面量90cm,宽50cm,深50cm.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 美学中的名词解释 .
- “1.5*X的值等于3.6:4.8的值”怎么算比例(数学)
- 英语翻译
- 复合重句 中,where 和which用法有点歧义,如下题
- 甲乙两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他们在离中点3千米是相遇,问全?
- 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求证:EF>1/2(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