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
原文如下: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若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 然随喋随逝.逝:
2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盛:
只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
人气:409 ℃ 时间:2020-09-07 01:07:17
解答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林生坐在西湖边上的茶馆里喝茶,四垂的柳条遮蔽着窗口,一汪湖水,深苍碧绿,犹如染过一般,百余条小鱼正汇聚在窗下的水面.
他就试着将肉干嚼碎朝水面唾去,借以取乐.鱼儿纷纷争着抢食.然而一边争食一边又游开了,一直觅食而不走的,只不过三四条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结在茭白根上,鱼也不再去食它了.林生起先以为鱼的离去是因为都吃饱了的缘故,可离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住地晃动着,那些小鱼如先前一样,又在争食其它东西.
林生顿时想到:钓鱼的人在垂下鱼钩之际,必定先以鱼饵为引诱,鱼儿要想吃食,便同时吞下钓钩.时间久了,鱼儿便知道,凡是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钓钩.然而,那名利汇聚之所,难道没有别一种“钓钩”么?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及时逃走,能够脱钩而远逸他方的又能有几个人呢?!
推荐
猜你喜欢
- 甲乙两辆汽车往返于AB两地.甲车往返都是50千米/小时,而乙车去时60千米/小时,返回时40千米/小时,
-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用水分子运动解释 要全部的!急
- leave sth.alone
- 某科技活动小组制作了一个可以测量物体重力的“浮力秤”,装置如图所示.他们将作秤盘的空心国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秤盘与水面相交处标为“O 牛”,然后在秤盘上放10 牛的物体,在秤盘与水面相交处标上“10 牛”.小组同学对如何标记浮力秤上O
- 为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光最有效.(为什么是红或蓝紫光,不是白光、答案上说要考虑"温室补光"什么意思)
- 如A⊆B那么是不是有可能A=B 已知集合A={0,1} B={x|x⊆A} 则集合A与B的关系是?
- 求函数y=(2-sinx)/(2-cos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两个互感线圈相串联的总电感与同名端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