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上,有许多“中国声音”引入深思.阅读材料,
【屈辱的声音】
材料一:1901年2月14日,慈禧批准《议和大纲》,清廷颁布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的“拳匪”和“友邦”分别指的是什么?
(2)结合“和议”的内容,说说哪一点充分贯彻了清政府“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精神?
人气:343 ℃ 时间:2020-05-19 00:56:26
解答
(1)“拳匪”指义和团.(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或贬称为“拳匪”.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或被贬称为“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友邦”指帝国主义列强.
(2)“和议”指1901年清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辛丑条约》.条约中的“赔款”(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充分贯彻了清政府“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精神.我本来也想到是不是赔款,可是这里是“精神”,赔款好像是一件耻辱的事吧其实《辛丑条约》的签订本身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件耻辱的事。“充分贯彻了清政府‘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精神”应该理解为哪一项是清政府“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措施。我认为题目本身已有讽刺的意味,不能单从“精神”的本义出发。
推荐
- 材料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者,有道则有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
-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
- 材料一:盟约规定,北宋每年向辽缴纳岁币,每年绢20万匹,银10万两,这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所以有人说,盟约是北宋的失败和屈辱.
- 以“干冰不是病,而是固体二氧化碳”为例再举两例化学上的误区
-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怎么测
-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
- 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丙比甲每小时快16千米,从A地出发,乙先行了4千米,然后换丙继续行了
- 讨论函数y=|x|在x=0处的连续性和可导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