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候因素
黄河三角洲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7.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85.0mm,年蒸降比约为3.5:1.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为土壤剖面中盐分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量集中在汛期6-9月,约占年降雨量的75.5%,而其它季节干旱少雨.土壤剖面水盐垂直运动强烈,形成土壤季节性的返盐和脱盐.一年中土壤盐分季节变化的总体规律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季回升、冬季潜伏.
2.地形地貌
黄河三角洲总体地形平缓,受黄河不断泛滥改道影响,区域内微地貌类型发育较为完整,主要有古河道遗留下来的自然堤、河漫滩地、背河洼地、缓斜平地和滨海低平地等.区域内水盐受微地貌的影响而发生重新分配: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沉积物颗粒较粗,坡度较陡,有利于盐分的迁移,土壤含盐量均值约为3g/kg;河漫滩地受河水侧渗的淡化脱盐作用,土壤含盐量较低约为2.2g/kg;故道两侧的背河洼地,随着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粘土颗粒吸附元素的能力增强,其离子含量不断升高,土壤含盐量平均值达到13.6g/kg;缓平的低地及洼地是盐分聚集区,往往形成大面积中等或重度盐渍化土壤,含盐量平均值约为11.7g/kg;滨海滩涂地区受高矿化度地下水和海水入侵的影响,土壤含盐量可达到30g/kg以上.
3.水文地质条件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普遍埋深较浅(平均埋深为1.14m),且矿化度较高(含盐量平均值为14.3g/l).在埋藏浅的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分极易通过毛管上升作用不断地向地表累积,形成土壤盐渍化.
4.海水入侵
黄河三角洲位于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水浸渍盐渍区渤海氯化物盐渍土片,属于现代积盐过程.土壤盐渍过程先于成土过程,是在盐渍淤泥的基础上逐渐成陆发育而成.陆地形成以后又受到海水经常性的淹没和侧向侵渍,在强烈的蒸发积盐作用下形成高矿化度的滨海盐渍土.
5.植被覆盖
黄河三角洲的各种盐生和耐盐植被具有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土壤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