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 >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气:170 ℃ 时间:2019-10-18 02:40:57
解答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人的本质的发现
作者:孙熙国
节选
人的本质就其具体表现形式而言,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相对于实践(劳动)来说,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人的本质的更深层更根本的内容则是实践(劳动).如上所述,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本质,当然也就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和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以物质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则是实践的表现形式,“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32页)不仅如此,实践对于社会关系的根源性,还表现在它形成了人所特有的生命形式和属性.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命活动,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从而“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3页)“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同上,第274页),才能真正地证明“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同上,第305页),即由于实践才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因此,“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相适应的人的“全部丰富性”内容(同上,第306页),都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4页).正是这一意义上,我们才说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现实表现.这也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之所以在“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间加上了“在其现实性上”这几个字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不能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两种表述对立起来,认为1844年的马克思坚持的是实践(劳动)本质论,1845年的马克思坚持的则是社会关系本质论.实践和社会关系在马克思那里完全是统一的,这一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相当明确.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一方面强调实践对于社会关系的根源性,指出“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1页),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关系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人的现实性本质就在于他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体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同上,第302页).不论是否同别人直接交往,“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是社会的活动”(同上,第301-302页).现实的人必须采取社会的存在形式,脱离社会的人只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人,脱离了社会的人的属性也只能是动物性,“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同上,第301页)到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劳动)和社会关系相统一的思想就更加明确了,他先是在第六条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后又在第八条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就鲜明地昭示出社会关系对实践(劳动)的依赖性和实践(劳动)对社会关系所具有的本原性意义.然而,后人对马克思思想的这一深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作了断章取义式的片面性理解,众多的理论分歧便由此产生了.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