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 >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人气:465 ℃ 时间:2020-08-30 13:08:40
解答
是向成功之路迈进了一步,这也是您理解孩子、与孩子重新沟通的开始. 如果您对学习的认识有误差,从现在开始,要努力调整,特别是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要让他们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和真正的目的;如果您很久没有听过孩子心中的想法,那么从今天起,您要试着和他聊天,即便他可能会有些抵触,您也不要过于介意;如果您听到孩子的成绩时,总是恶言冷语,那么下次,您可以试着用缓和的语气与孩子一起共同寻找问题.总之,只要您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就一定要从这些问题着手,改变自己,这样才能让孩子也焕然一新. 几个月后,我在一次座谈会上又看到了那位家长.他说孩子的成绩果然有了进步,而且十分显著.不过有一点他觉得奇怪,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如此重视错题,一般只是让孩子改正了就算完了.我告诉这位家长,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尽管题目看起来千奇百怪,其实考察的内容是一样的.而学生所做错的题,一定是他知识上的薄弱点,改正了并不代表理解了,明白了.一旦真的理解了,知识才算了掌握了,是属于自己的了.无论题目怎么变化,他都能以不变应万变.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许就还包含着这层含义. 2.2.3 从一个错误做起 相信许多同学在考试复习期间,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考试科目特别多,内容也特别多,到底先看哪一个,把哪一科当成复习的重点,哪一科目需要花费的时间最多,似乎的确是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于是,到了考试的前几天,学生们的书桌上往往是乱作一团,各科的书、卷子,齐齐上阵.学生往往看了一会儿语文觉得又对数学放不下心,看了会儿数学又想到英语还没背,没背多长时间的英语又想起别的……总之是稀里糊涂地忙碌了一晚上,什么都看了点,却什么也没记住.如此一来,几天的复习全部是在耽误工夫,该达到的效果没达到不说,还把自己累得受不了. 同样,家长在面对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有时候忽然感觉自己简直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的,特别是一对照书上讲的种种问题,发现原来自己身上的问题一大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迅速改掉这些不足,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心里迫切地想解决这些问题,又不知道从哪开始.加之长期形成的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因此和孩子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一件小事情也要考虑再三. 有的家长觉得从自己孩子身上实在找不到什么优点,缺点倒是异常醒目:不听话、贪玩、不爱学习……总之问题一箩筐,想改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一想起要帮助孩子改毛病就头痛.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身上的这些缺点在一天之内烟消云散,顷刻间变得完美、乖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不停地让孩子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可得,这个做好了,那个又做错了.总之和之前提到的准备复习迎接考试的孩子的状态一模一样,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是收效甚微.孩子的坏毛病一个也没改掉,对家长的怨气倒是一肚子. 学习、教育更是如此,怕的不是问题多,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就好 办.如果问题都发现不了,改正问题就成了无稽之谈.我们怕的是,发现了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改正问题,特别是当问题看起来“多如牛毛”的时候.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您只需要从一个地方做起,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有许多问题,可以把它们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一点点地纠正.当然对您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手下留情呀. 做事情要讲究效果和效率.还以复习考试为例,那种做法看起来全面地复习了各个科目,但效果却让人不敢恭维.相反,如果拿出一个晚上来看语文,一个晚上做数学,一个晚上背英语,保证每天都有效果. 所以,当家长面对错误面对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每次只注意一个问题!改正一个错误!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2.2.4 不能只看学习成绩 我们往往以一个人的成绩来断定其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人们过分重视成绩的作用,导致学生认为上学是件很苦的事情,考试更是苦中之苦.也正是因此,才会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说.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重申考试的意义和目的.首先,考试并不是一切,成绩也不能说明所有问题.考试,是阶段性的检验,有很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天气,比如心情,甚至临场发挥.另外,任何一场考试都不可能全面地精确地考量学生的水平,因为考试内容本身就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涵盖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点.最后,成绩的高低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样的事想必谁都听过:同班的同学,一个学习一直很好,高考却发挥失常,没有考上大学;另一个人成绩一直平平却出其不意地考了高分.对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是见怪不怪,正因为考试有其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在内,因此,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怕考试,说成绩不重要,只有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这么说.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尽然,我有一个朋友,成绩一直很好,顺利地进入大学,又读了研究生.我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考试?他说,我喜欢读书,却不喜欢考试,如果没有考试,我会更喜欢上学的. 对他的这番话,我想了很久.怎么一个好孩子也排斥考试,不喜欢考试?其实是因为家长老师都太看重成绩,夸大了这种检测手段的作用,使其变成一种压力和桎梏,让孩子反感和排斥.学习好的孩子,因为一般都可以考出好成绩,所以不会有太多心理反应,但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分数真的就是命根,它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家长看了分数之后,也许是一顿臭骂,也许是一顿大餐! 学习成绩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但学习目的绝不只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狭隘地理解学习目的,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是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的进步的.即使暂时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错,也是很脆弱的,没有生命力的.我们的周围有一些曾经学习很优秀的同学现在又如何了呢?不少现实告诉我们不会做人,不会生活的所谓好学生是没有前途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重视结果,把分数当成最重要的,而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才会由被动变成自发自主地学习.只有自觉的、快乐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也只有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可能取得好成绩. 另外,在学习基础上,实践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终日把他们关在家里,杜绝一切户外活动,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其实这样做,即便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对他能力的培养也是毫无益处的. 生物学家威哥里伏斯在幼年观察到一只虫变成蝴蝶,给他带来一生的影响.这让我觉得自己又变回一个彻底的孩子,看到彩虹,看到闪电,看到一条毛毛虫或者一朵花的开放都会兴奋不已.片刻心灵的悸动都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印度王子本来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就是因为看到了人们凄惨的生活状况才毅然离家,最终成为佛教的鼻祖释伽摩尼么?如果当时他看到不是真实情况而是一些记录下来的文字,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震动么?如果牛顿当时没有坐在树下,那棵本来要砸在他头顶的苹果换作书上的一个彩色画片,那他还会不会好奇地想为什么熟了的苹果是掉下来而不是飘上去的问题么?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真正的感知,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容易表面化,也很容易被淡忘,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了然于心,才能日久弥新.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一本一本的资料填鸭似的塞进学生脑袋里,而是让学生有心灵的体会.
推荐
猜你喜欢
© 2024 79432.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