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拼音曾经的定位是转写系统,是准文字.
汉语拼音属于转写系统,而不是标音系统.如果你了解一点历史的话,就会知道,汉语拼音是当成取代汉字的文字制定的.所以有大量奇怪的字母组合,元音省略,不发音的字母,还规定了单词连写和首字母大写等乱七八糟的问题.后来没弄成,才成了标音系统.符号的来源很多,什么语言都有.
举个例子,汉语的o其实是双元音uo对应不元唇的e.但是古代音韵讲,唇音不分开合口,没有圆唇与不圆唇的区别.所以
bo po mo fo普通话实际发音是buo puo muo fuo.
beng peng meng feng有些人的发音可能是bong pong mong fong.
普通话介音i(洪细音)和u(开合口)是要跟声母和韵母同化的.在圆唇音前的i也发成yu,变成圆唇.在u后的e也发成o,变成圆唇.
所以j q x后的u必然是yu,两点都可以省略了.
ong单独写又要变成weng,减少间隔号的使用次数.同样i单独写变成了yi.
yong的实际发音不是i-ong而是yu-uong.跟j q x拼时又成了iong.
uei iou写成ui iu,节省符号.
等等.
汉语拼音唯一保证的就是“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转写”.但不保证一个符号永远发同一个音.
具体发音的方式,其实也因方言而异.
比如很多北方方言,s都是抵下齿的,像英语th.这些人s,th不分.
而很多南方方言s是抵上齿背的.他们f,th不分.
两种对于普通话来说都可以接受,谈不上谁更标准.
❷国际音标是一套符号集,不是发音集.是个建议,不是标准.
国际音标是一套符号集,大概有150多个字母和变音符号.原则上是一符号一音素,不存在字母组合的问题.目的是同时表示所有语言中的语音.
国际音标只是一个“建议”,不是一个“标准”.他只是提供了一些符号供我们选择,并没有什么标准发音.
由于这个系统太大,实际上没有完全使用的可能.因为理论上讲,没有人能发出相同的声音.人每次说话的语调可能都不同.如果把这些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通常没有意义.往往是在采取第一手资料的时候才用.
所以语音学家经过分析和整理后,会归纳出那些音在这个语言里会被当成同一个音.这就是所谓的“音位”.还有哪些音的出现有什么规律,这是“音韵”.
❸D.J.和K.K.都是国际音标.其他从国际音标选取符号和调整的表音法也都是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一套符号集.只是一个建议,不是标准.
D.J.和K.K.都从这个符号集选取了合适的符号,或加以调整,仍然是“国际音标”
其他的英语音标,如果遵循同样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国际音标”.
实际发音跟标音符号没有必然联系.它只是告诉你哪些词的发音可以归为一类,顺便给你一个提示,接近某发音.
具体发音不能通过符号学习,只能通过模仿.
❹D.J.和K.K.符号不同,但都是表“音位”,告诉你那一类单词发音方式相同.实际发音必须靠模仿.
经过整理后,标音系统就会简洁的多.最后要选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由于每一个“音位”都可以有很多种发音,所以选择跟传统习惯,学者自己的考虑都有关系.甚至有时会创造一些非正式的字母.
比如英语的音标,几乎每一部字典的音标都有点区别.比如D.J.和K.K音标(五六十年前用的,现在几乎没有人用了)
D.J创造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节省符号,降低印刷使用的字模的成本.所以他把/i://i/、/u://u/、/ɔ://ɔ/等都当成长短音的对立.同时,使用冒号/:/代替国际音标的长音符号[ː],使用/e/表示[ɛ]等等.此外,由于部分方言还区分/hw/和/w/,如what这样的词,标的都是/hw/
K.K音标则似乎很注重节省空间.比如双元音[oʊ][eɪ]分别标成[o][e],长短音分别标成/i//ɪ/,/u//ʊ/,/ɔ//ɒ/等等,反映了音质的区别.K.K.音标用的是/ʊ/其实是个小号的大写字母U,g也用的不是哥特体的g(如汉语拼音手写的g).说明K.K.也很注重节省符号.
至于实际的发音,其实因为美国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的普通话,K.K.所表示的发音,不过是一个个地方语音差异的超集,而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方言.
这些音标标的也不是实际发音,而是英语的音韵.
比如:/ɔ:/对应了law, caught, all, halt, talk等单词的发音/ju/对应了cute, dew, ewe等单词的发音.对于一个方言里/ju/发/u/的人来说,他会很把dew自然地发成/du/.有点像我们根据字典的拼音,推测方言发音一样.类似的,这些人student,肯定也不是/stju/而是/stu/等等.
❺/p/的发音问题.
国际音标[p]表示“无声双唇爆破音”.发音时,你是听不到声带振动的.所以既不是“吧”,也不时“扑”
普通话区分“送气爆破音”和“不送气爆破音”.他们的区别是,
双唇爆破后,气流开始流出,几乎同时(<30ms)声带开始振动,发出下一个元音的声音,则为“不送气爆破音”.比如“波”“吧”“不”等.
双唇爆破后,气流开始流出,等一段时间(>30ms)声带才开始振动,发出下一个元音的声音,则为“送气爆破音”.比如“怕”“破”“扑”等.
所谓爆破,就是双唇从闭合,到分离的过程.比如有人张开嘴,想说些什么,但还是没有说.我们就可以说,他发了一个/p/音.
对于声带永远不振动的“耳语”来说,无论你发“爸爸”还是“怕怕”,对方都听不出差别的.
对于英文来讲,无论是送气的pend,还是不送气的spend,都是p,发音一样的.跟bend完全不同.
由于不区分,所以在标音上只用一个/p/就可以了.如果要特意区分的话,通常会加额外的符号.比如右上角加一个=表示不送气,h表示送气等.